湄潭茶,自唐代以來就有了深厚的歷史底蘊。《茶經》載:“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太平寰宇》載:“夷州土產茶……”?,F在的湄潭縣域屬當時的夷州境地。據清康熙、光緒《湄潭縣志》,以及《平越直隸州志》《貴州通志》等文獻資料記載:元代至明代,湄潭所產茶葉交播州宣撫(慰)司,進入播州茶倉或作為“播州方物”上貢朝廷。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貴州通志·風土志》記載:“黔省各屬皆產茶……湄潭眉尖茶,昔皆為貢品?!边@個“湄潭眉尖茶”即為今天“湄潭翠芽”的最前身。1939年國民政府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在湄潭籌建實驗茶場(今省茶研所和湄潭茶場的前身),拉開湄潭茶葉科研的序幕。1940年浙大西遷,在湄潭辦學七年,帶來了西湖龍井的制作工藝。從而提高了湄潭種植、生產、加工茶葉的技術,并極大地推進了湄潭茶產業的發展。“湄潭翠芽”采用湄潭地方群體品種——湄潭苔茶加工生產而成。1954年時任貴州省長周林同志取名“湄江茶”,而“湄潭翠芽”就是由“湄江茶”演變而來。2005年縣茶業協會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湄潭翠芽”證明商標,于2007年獲得國家工商總局批準,被稱作會跳舞的茶、茶中仙子。
為全面推進“湄潭翠芽”品牌文化建設,不斷提升該區域公用品牌的曝光率、知曉度、美譽度。特向全國設計、策劃等愛好者征稿。
一、征稿項目及要求
本次作品征集共兩項,內容與要求各不相同,參賽作者務必認真閱讀后創作。
(一)“湄潭翠芽”LOGO作品
LOGO作品征集1個(必須在目前“湄潭翠芽”的注冊商標基礎上,進行創意設計圖形LOGO)。標識(LOGO)設計應構思精巧、創意新穎、內涵豐富、色彩明快、簡潔大氣、富有美感、識別性強,具備視覺沖擊力,并遵循標識藝術創作規律,符合標識設計表達規范。投稿作品包含LOGO設計和部分延展設計應用效果圖,方案以pdf格式提交。圖片格式要求為jpg、png 格式,注明CMYK和RGB色值,分辨率不低于600*600dpi。提交設計同時需附500字以內的設計說明。每位作者限投2件以內(含2件)作品。
(二)“湄潭翠芽”廣告用語作品
在“湄潭翠芽”已有廣告語“一生只等一壺茶——湄潭翠芽”的基礎上再征集3個,作品需符合“湄潭翠芽”的歷史底蘊,氣象正大,韻律協調,意境深遠,每位作者限投2件以內(含2件)作品。
二、獎項設置
(一)“湄潭翠芽”LOGO
一等獎:1名,獎金3000元。
二等獎:2名,分別獎勵農特產品大禮包1份。
三等獎:3名,分別獎勵農特產品大禮包1份。
(二)“湄潭翠芽”廣告用語
一等獎:1名,獎金1000元。
二等獎:2名,分別獎勵農特產品大禮包1份。
三等獎:3名,分別獎勵農特產品大禮包1份。
三、截稿日期
征集、征稿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3年12月15日止。
四、征集對象
本次活動面向全國廣泛征集有創意的LOGO1個和廣告用語1個,任何組織和個人均可投稿。參與本次征集活動組織、評選工作的人員,均不具有應征資格。
五、投稿方式
“湄潭翠芽”LOGO作品(含作者信息)、廣告用語(含作者信息)一次性發送到指定郵箱:mt.csj@163.com,重復多次投稿無效,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辦公室聯系電話:0851-23276778。
六、相關事宜
(一)在規定的時間截稿后,主辦方將聘請相關專家采用隱名編號方式進行公平公正評審。評審結果將在各網站及主流媒體公布。
(二)“湄潭翠芽”LOGO、廣告用語作品,一經評審采用,將分別獲得主辦方頒發的相應獎勵和證書一個。
(三)投稿作品必須是原創,若有抄襲、剽竊行為,一經發現,取消評選資格。如涉及著作權、版權糾紛等法律問題,由應征投稿者自負。由此引發的糾紛,其法律和經濟責任均由應征投稿者自行承擔。
(四)作品要體現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語言文字使用規范、表現形式得當,不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損害公序良俗,文化品位良好,提倡風格多樣、百花齊放,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喜好。
(五)本次活動評選出的作品將被視為主辦方委托創作之作品。應征作品一經采用,則視為該作品知識產權歸主辦方所有,主辦方獨家擁有使用權、發表權及改編權,有權將其用于相關宣傳、展覽及宣傳推廣活動等。應征者不得擅自發布或將該作品及其權利轉讓給第三方。同時主辦方除向入選者支付本方案規定的獎勵外,不再支付其他任何報酬和費用。
(六)凡向本活動主辦方投稿者均被視為同意并遵守本次征集活動各項規則。
(七)本活動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七、征集機構
湄潭縣委宣傳部
湄潭縣文化旅游局 湄潭縣文聯 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 湄潭縣融媒體中心 湄潭縣茶業協會
附件:1.目前區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的注冊商標(矢量圖);
2.區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的前世今生》資料。
2023年10月25日
附件1下載通道HAN LU
“湄潭翠芽”的注冊商標(訪問碼:exa0)
附件2下載通道HAN LU
“湄潭翠芽”的前世今生(訪問碼:di79)
https://mp.weixin.qq.com/s/GOVqNBvjxPCZYDT53FgX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