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國家推動鄉村振興、提升人文環境、發展農耕文化、做好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政策,選取了中原典型的古村落項目——袁橋古村,作為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吸引更多的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從攝影的角度展示人像魅力,提升人像拍攝水平,展示袁橋古村的文化元素,從而拉動新農村文化旅游。由登封市文聯、登封市攝影家協會、袁橋古村共同創辦首屆“袁橋杯”人像攝影大賽活動。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登封市文聯
承辦單位:登封市攝影家協會
協辦單位:袁橋古村落保護與開發公司
活動時間
2024年1月—2025年1月。從啟事發出之日起一年時間,四季均可拍攝,自行前往,若有采風安排,登封市攝影家協會另行通知。
征稿范圍
攝影作品要以袁橋古村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秀麗的自然景觀等為中心元素,通過中心元素與人相融合,展現人像魅力,傳承袁橋古村的文化之美。征稿范圍大致可概括為“二限六不限”:“二限”即限制必須是帶有明顯袁橋元素的人像作品和征稿啟事發出以后拍攝的作品。“六不限”即不限形式,不限對象,不限尺寸,不限色彩,不限機型。可以是寫真人像,也可以是婚紗人像;可以是個人人像,也可以是群體人像;可以是半身人像,也可以是全身人像;可以是黑白人像,也可以是彩色人像;可以是相機拍攝,也可以是手機拍攝;可以是單幅,也可以是組照。
獎項設置
本次攝影大賽分相機、手機兩個類別。共設置:一等獎1名價值1000元獎品
二等獎2名價值各800元獎品
三等獎3幅價值各500元獎品
優秀獎30幅價值各200元的獎品
等級獎獲得者不重復,同一作者獲入選獎不超過兩幅。以上均頒發榮譽證書,并可按《登封市攝影家協會個人入會細則》之規定累計申請入會積分。
征稿細則
1.廣大攝影人均可投稿。參賽者須實名投稿(與身份證一致)。2.作品須取材于袁橋古村項目境內(含梨園)。內容積極向上、格調高雅,具有先進的思想性、藝術性。
3.投稿作品可以隨拍隨投,每月可在登封市攝影家協會群里交流,每季度在登封市攝影家協會公眾號集中展示,全年進行集中評獎、頒獎。
4.投稿作品必須按要求填寫報名表,對于不按要求投稿者將無法入選。
5.主承辦單位有權以復制、發行、展覽、放映、信息網絡傳播等方式使用入展作品,不再付報酬。
6.投稿者應保證其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對該作品的整體及局部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如產生相關糾紛或訴訟,一切責任由參賽者承擔。
7.對于有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和行為,一經發現將立即取消入展資格。“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可能嚴重誤導公眾認知、具有欺詐性質等一切違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情形。
8.不符合本征稿啟事規定的,不能參加評選;已入選的,將予取消;主辦單位有權收回作品稿酬、榮譽證書等,并可在媒體上通報。
9.凡獲獎作品,作者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向大賽組委會提供含拍攝信息的原始文件,以便鑒定和制作展覽作品之用。逾期不提供者視為自動放棄入選資格。
投稿方式
投稿作品為JPG格式,圖片處理為長邊不小于1000像素,文件大小控制在1M-3M之內。打包發送至郵箱:2447839683@qq.com(郵件主題請注明:“袁橋杯人像攝影”)每幅圖片以“作者姓名+作品名稱+拍攝時間地點+聯系方式”命名。本征稿啟事解釋權屬于主承辦單位。凡投稿者,即視為其已同意本征稿啟事之所有規定。
聯系方式
附件:河南日報農村版2023年6月28日馬洪偉署名文章《農耕文化視域下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一文
農耕文化視域下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漫長的中國農業社會形成了獨特的東方式農耕文化體系。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中華大地遍布著各具地域與民族特色的傳統村落,構筑了農耕文化最小的生產生活生態單位,成為中國7000年農耕文明史的傳承載體和基因密碼。登封袁橋古村走出了一條弘揚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振興、注重活態保護的中國傳統村落發展新路。
一、傳承發掘厚重農耕文化
袁橋古村發展新貌與其所傳承的根親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孝賢文化、紅色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蘊密不可分。袁橋古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積淀形成了“123456”豐厚農耕文化遺產,有600年古槐樹、500年石臼爻、400年避難樓、300年古民居、200年土寨墻和100年私塾學院。袁橋古村朝朝有記載、代代有遺存、處處有故事,其建有牛王廟,供奉鎮河神。牛王廟的旁邊建有袁橋村祠堂,同時也是村史館。明代古地道、百年老水井、袁家婚堂、古戲樓、聯排四合院、三仙廟、古街老巷、打更道分布古村各處,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石碑雕刻25塊,木匾額9塊。袁橋古村65歲以上的村民每月都能從該村慈善工作站領取到300元至1000元的養老金。
二、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
袁橋古村以傳統村落保護為立足點,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切入點,以農民持續增收為著力點,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資源,通過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2022年春節期間,袁橋古村推出了“袁橋傳統村落首屆春節廟會”,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民俗活動不斷推出,共接待游客33萬人次,實現收入174萬元。2021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300萬元。2017年成立種植合作社,村民除了在合作社打工獲得收入外,還能從流轉土地上進行分紅。老藝人利用本村千畝梨園盛產酥梨的優勢,熬制出零添加、純天然的梨膏糖,做出了梨膏糖塊等10多個系列產品,實現梨果增值。2021年袁橋古村經濟發展合作社吸收村民入股,旅游經營項目分紅15萬元,村民參加袁橋鄉村旅游工作,工資收入110萬元。
三、提升改造生態人文環境
袁橋古村在旅游景區前期投入和保護性開發基礎上,依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國家標準,科學編制景區提升方案,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水平,經過不懈努力和投入改造,景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文化內涵進一步體現,生態功能不斷增強。截至目前,袁橋古村已投入保護建設資金3.8億元,聘請上海交大編制《總體規劃》,組織專業施工隊伍對古建筑、古民居、古街區、紅色教育基地、非物質文物遺產等進行搶救性保護修繕。修建了通往袁橋古村的旅游專線道路,對袁橋古村景區的寨門寨河寨墻、行洪通道、街區道路、游客中心、停車場、衛生間、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呈現出一派依山傍水、城樓巍峨、流水潺潺、古建精美、古木參天、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景象。
四、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持
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了《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指導意見》《關于堅決制止異地遷建傳統建筑和依法打擊倒賣構件行為的緊急通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規定“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好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灌溉工程遺產”。在專欄10“鄉村文化繁榮興盛重大工程”中的第5部分專門規定了如何對“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利用”。2022年10月31日,由農業農村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聯合公布的首批60家“國家農耕文化實踐營地”中,袁橋古村位居河南榜首。近年來,袁橋古村先后被評為鄭州市鄉村旅游特色村、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鄭州市慈善示范村、鄭州市農業科普研學實踐基地、河南省鄉村振興勞模實踐營地、河南省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https://mp.weixin.qq.com/s/kvpJDOxwZ3XJrJqXnr_i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