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2019)國際設計傳媒獎年度公共空間大獎獲獎作品出爐

    發布時間:2019-12-28      閱讀量:10425次     

      第十七屆(2019)國際設計傳媒獎The 17th(2019)International Design Media Award
      年度公共空間大獎獲獎作品
      赫爾辛基OODI中央圖書館
      ◆項目地址_芬蘭赫爾辛基
      ◆項目面積_17250平方米
      ◆項目攝影_Tuomas Uusheimo
      ◆設計單位_ALA Architects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Juho Gr?nholm,Antti Nousjoki,Samuli Woolston,Janne Ter?svirta
      芬蘭ALA Architects創始人兼主設計師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Oodi的落成標志著圖書館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這座位于赫爾辛基市中心剛落成的新建筑幾乎完全由公共空間組成,并且能提供種類齊全的功能服務。它將成為城市公共圖書館網絡中標志性的新中心節點。圖書館根據功能被劃分為三個層級:充滿活力的首層空間,安靜的頂層空間以及位于這二者之間、功能更加明確的中央空間。空間的設計概念是通過采用拱形元素來引導人們使用不同空間的功能服務設施。建筑最終呈現為一處具有啟發性且功能強大的場所,為赫爾辛基及T??l?nlahti區的城市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圖書館的首層空間與議會大廈對面的Kansalaistori市民廣場形成了無縫連接。靈活的空間適用于舉辦各類小型或大型的活動。電影院和多功能廳可以整合為開放式大廳的一部分,也可以分開使用以滿足不同的活動需求。穿越首層空間即可大致了解整座建筑的功能與服務設施。具有雕塑感的木質拱形元素如同一座引人注目的橋廊蔓延在首層空間的上方。這一創新性的結構方案創造出了一個無柱空間,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建筑的通透性與辨識度。
      位于頂層的“圖書天堂”是一處恢弘的開放式景觀,其頂部覆蓋了白色天花板,猶如一片起伏的云。在這里,現代圖書館的鮮明特色與先進技術帶來的可能性發生了有趣的碰撞。安靜平和的氛圍能讓來訪者沉下心來進行閱讀、學習、思考并享受其中。360度的無障礙角度能使來訪者在這層觀賞到市中心全景。
      中間的“閣樓”層采用了橋梁的桁架結構,其間形成了一系列靈活的不規則空間。這些封閉式的空間可以同時滿足嘈雜及安靜的活動需求。位于開敞式中央階梯座椅區則與起伏的建筑西立面懸臂形成呼應。
      通過讓建筑直接敞開于周圍的城市景觀并消融室內外區域的界限,以此讓建筑與T??l?nlahti區形成緊密聯系,而首層空間的大廳和和裝有玻璃幕墻的多功能廳則成為了室外空間的一種延伸。拱形的木質體量在朝向Kansalaistori市民廣場的方向形成了一個入口處頂篷,由此構成了帶有屋檐的室外空間,并將首層的餐廳空間擴展至廣場之上。位于頂篷頂部的大型公共平臺使可利用的戶外公共空間增加了一倍,并為來訪者們提供了一處可以聚會和觀賞城市風景的好去處。
      建筑涵蓋了3個公共入口:南面入口主要服務于來自中央車站方向的人群;帶有天蓬的西面入口與Kansalaistori市民廣場相連;位于東北角的入口則服務于家庭圖書館以及電影院的訪客。OODI圖書館將會讓T??l?nlahti地區的城市環境更加多樣化和富有生機,充裕的空間能讓人們享受相聚時光,并為所有年齡段的使用者免費提供活動及體驗服務。作為非商業的公共空間,新中央圖書館將會成為赫爾辛基當地居民的“大客廳”,同時也是一處很好的工作及學習空間。
      北京亦莊半島幼兒園
      ◆項目地址_中國北京
      ◆項目面積_8000平方米
      ◆項目攝影_Chiara Ye
      ◆設計單位_ArkA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Michele LanariArkA創始人、首席建筑師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北京亦莊半島幼兒園項目是設計團隊與半島教育集團的第二次合作,目標是將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和建筑設計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更合理的空間和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們能夠自由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原有的建筑物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整個大空間分作4層。設計團隊的首要任務是根據孩子的比例改造空間。在設計時,設計團隊加入了許多小房屋的設計,以此讓孩子更具有主人感和安全感。對教室的設計是簡約的房屋;圖書館則是一個開放空間,在其中央種下一棵樹,好似一個鄉村小鎮的廣場;走廊設計成多功能的開放空間,孩子們可以便捷地到處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也便于老師的管理;部分走廊還被打造成為田野的模樣,讓小朋友們可以體驗季節的變化。
      一個藍色大樓梯連接著每層樓,宛如以前人們改造的運河。從整體來看,房屋與樓梯的布置呈現出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一座沿河搭建的村莊。如村莊一樣,蒙特梭利幼兒園也是一個社區,在這里兒童與成人自由交流、互相學習。值得注意的是,設計團隊對門專門做了一個特殊設計,使非常小的孩子也能簡單安全地使用,避免尖角可能造成的意外。同時,大量使用窗戶可讓老師觀察每一個小朋友的活動。
      設計團隊通過構建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讓孩子們可以根居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動和學習,并不斷挖掘自身潛能。通過這樣的設計,孩子們將逐漸學會獨立以及做決定,這種習慣將在他們未來的整個學習和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項目地址_中國上海
      ◆項目面積_7500平方米
      ◆項目攝影_金選民
      ◆設計單位_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謝天中國美術學院國藝城市設計研究院院長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新址位于靜安新業坊園區內,整個園區為原上海冶金礦山機械廠舊址。在對原廠房經過保護性改建后,大躍進時代的工業廠房跨越時空轉型成為一座公益美術館。一場大半個世紀的不期而遇,讓沉睡的舊廠房因美術館的新生而重新煥發生機。一個似曾相識而又迥然不同的偶遇,鑄就了現代文化產業與工業歷史的一次隔空對話。
      美術館占地近7000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約3800平方米,最大單體展廳“核心筒”空間約800平方米,層高達到8米。面對工業遺存,設計團隊從傳統文化中去提煉精神內核,用一種意向性的空間語言進行表述。提煉出“知白守黑,空色有無”的理念,對場地進行設計改建,在保留原有歷史記憶的基礎上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情感體驗。
      從視覺上,用最簡單的色彩去涵蓋藝術最豐富的含義;在造型上,用最簡潔的形態去追溯場所的產業歷史與轉型;在界面上,用新與舊的材料和肌理來凝固時光記憶;在情緒上,用一種靜默的態度來內化情感。
      “知白守黑”語出《老子·道德經》,從白到黑,跨越整個色彩譜系,涵蓋了整個美術作品的色彩坐標。在黑與白之間,就是色彩的無窮可能性,也是美術的無窮可能性。這表達了對藝術的一種整體視野,同時也是一種對靜觀守望的藝術態度,即“風起于青萍之末,止于林莽之間”,藝術發生于不知不覺,進而發展到轟轟烈烈,百川歸海最后復歸平靜。任何作品都能在這樣的坐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任何藝術現象,都脫離不了這樣的發展規律。
      “知白守黑”也是一種成熟的藝術精神,是一種知天地的退讓與圓融。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藝術精神就是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精神。人在天地之間,天地有大美而不自言,最美的是天地,天地不言。最有力的聲音是靜默,是一種知其所以然之后的怡然。
      “空色有無”源于佛宗教義。對于藝術品來說,無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美術館即是“空”,而藝術品即是“色”,藝術品的“色”與“有”是因場所的“空”與“無”而存在。而對于藝術精神來說,藝術品則是“空”,而藝術精神則是“色”,藝術精神的“色”與“有”因藝術品的“空”與“無”而存在,而具有意義。進一步來說,藝術的場所精神這個“色”使得美術館空間的“空”也具有了真實的意義與精神內核,兩者有無相生,互為依存。
      另一方面,空間設置成沒有任何痕跡的舞臺,這種不偏不倚的設計態度,我們稱之為“中觀”,而整個美術館空間作為藝術作品的背景,以某種“空”的形態呈現,這種“空”使得藝術作品可以最大程度去綻放自己的美學價值,而受眾也在最大程度上不被背景所干擾,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藝術作品的美學特點。在整個美術館場所中,對空間的表現與設計語言的運用始終秉承一種適度的理性與克制,用一種含蓄、內斂的情緒表達藝術展成空間應有的退讓與隱匿。
      三井倉庫
      ◆項目地址_中國臺北
      ◆項目面積_527.29平方米
      ◆項目單位_黃巢設計團隊
      ◆主要建材_清水磚、玻璃磚、鍍鈦金屬、鐵件、花磚、杉木企口、松木實木板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黃建華黃巢設計團隊主持人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簡稱三井倉庫)是位于臺灣臺北市的洋式建筑,在日治時期由三井物產所興建,2012年5月7日臺北市政府公告為臺北市歷史建筑。該建筑物為日治時期三井物產之倉庫,建筑年代約為1914年,為三崁式二樓磚木混合建造房屋,寄棟造屋頂,主梁木桁架跨距深遠,建筑物中央正背立面均設山墻。2014年臺北市政府所推行“西區門戶計畫”,2018年11月1日,歷經2年修復,室內空間置入新的元素與功能,三井倉庫化身為“記憶倉庫”,正式對外開放。
      三井株式會社舊倉庫,見證了臺灣日治殖民時期的產業發展,所處的地理位置也代表臺北市商業發展由水運到陸運移轉過程的涵義,是非常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建筑物,也是北門計畫中重要的節點。本項目希望透過藝文活動傳達,讓更多人了解此地文化發展的脈絡形成。
      臺北是浸泡在時光機里的城市,大稻埕、北門是一代又一代不能忘記的過去,百年來孕育出繁盛的商業活動、豐富的常民生活和悠久的民間信仰。當風華褪去,如何向倉庫注入新生命,彰顯人文特色并推動產業復蘇保留歲月的美感,讓老建筑自然地融入生活,是本案設計師重點思考的地方。
      三井倉庫,又叫記憶倉庫。設計團隊在一樓的中央處置入了一個“記憶小書城”,作為記憶倉庫中最重要的空間,民眾在這里可以獲得北門周邊、三井倉庫甚至是整個臺北發展的歷史記憶。“記憶小書城”是一個面積7米乘4米的墻體空間,設計團隊企圖用一個輕盈且穿透的量體置入其中,再利用磚塊的疊砌來對應這棟磚造的歷史建筑,讓記憶書城的空間古樸純粹。墻面材料為玻璃磚搭配清水磚,墻面外包圍著金屬的書架。金屬拱門,輕盈地回應磚拱的意象。金屬材質的顏色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而產生一些變化,也讓記憶書城的“新”逐漸與三井倉庫的“舊”融合。參觀者除了在這個空間中可以看到許多展示著過去歷史的文物,還可以利用VR技術體驗,接收三井倉庫和北門的故事以及臺北的歷史記憶。
      二樓入口處,設計團隊把原本舊有鋼柱立在地上作為歷史陳列,并運用鋼絲網做出框架,上面懸吊紅磚,同時運用鐵板做出圓拱門洞的形狀,利用裝置藝術的手法,讓參觀者透過拱形門洞看出窗戶時,看到一個隱喻三井倉庫原本位置的影像,借此告訴參觀者三井倉庫的位置與周遭的環境。二樓大部分空間依然作為歷史展覽空間使用,同時也設立講堂區,讓許多的藝文活動、展演及文化講堂都可在此舉辦,另外在這層也設定了吧臺及用餐區,使其后續的營運方式得以更加多元化……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龍園學校
      ◆項目地址_中國深圳
      ◆項目面積_52439.47平方米
      ◆項目攝影_是然建筑攝影
      ◆設計單位_H DESIGN、筑博設計-聯合公設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H DESIGN、筑博設計-聯合公設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龍園學校的主要空間布局劃分為小學部教學樓、初中部教學樓、階梯教室、廊道區、體育館、操場、教工樓及食堂,不同的功能區通過臺階、坡道、小巷、連廊、院落相互連接,營造了一個功能互不干擾空間上又能便捷連通的互動教學空間體系。
      教學課室布置在較安靜的內側區域里,整體功能劃分為地上部分和地景部分。地上部分為傳統的常規教室,小學部和初中部分置于教學區的南側和北側,各自有單獨的入口和人行流線,并將專業教室設置在小學組團與初中組團之間,方便不同年級學生的便捷到達,同時符合九年一貫制學校軟硬件資源共享的理念。
      地景部分則是個性化的教學空間的集合,包括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舞蹈教室、體操室和風雨操場等。地景設計將首層的架空院落與二層的平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起伏的草坡與室外平臺形成豐富有趣的公共空間系統,為各種開放與探索性的學習方式提供了合適的場所,讓孩子們游走在地面高低起伏的綠丘花園中,在自然中學習。
      小學生更偏愛加活潑多樣的空間形態,設計團隊并沒有使用一般意義上的兒童符號化、具象化的設計手法,而是在小學部入口的架空層通過多形態的空間布局,形成如同空間隧道般的夢幻場景,真正將建筑空間當成孩子們玩耍的樂園,激發孩子們的玩樂天性。樓道走廊大面積使用了代表著“初始”和“夢幻”的藍色,與學校整體的黃色調搭配,顯得更加親切和富有趣味,令人安靜與放松的環境氛圍與孩子們的活潑跳脫形成動靜的對比。
      初中部的建筑形態是由兩棟教學樓和多層連廊圍合而成的長方體空間,建筑向外的一側保持著學校整體的黃色呈現,面向中庭的墻面則使用簡潔的白色以反射過強的太陽光,淺藍色立柱圍合成小型休閑空間和露臺,多層露臺、架空走廊的立體呈現連通兩側的教學樓,滿足交通空間的同時放大了公共空間的尺度,也為不同年級的交流和互動創造了更多的室外活動場所。
      興趣教室的原木色桌椅和木質階梯搭配,溫馨又增加了一些生活氣息,天花的鋁板做了留縫處理,序列感的設計有更好的吸音效果。圖書館的設計主要利用原有墻面的空間布局,橡木本色的書架上增設了閱讀區,并用布藝做了跳色處理以活躍空間氣氛,既保證安全又有視覺沖擊力。行政樓前廳結合運用鋁板、鋁方通和人造石等環保耐用材料,鋁板沖孔成藝術圖案的處理方式突出背景的主題。大面積綠色的使用,為室內增添清新、活力的氛圍。
      一所學校的核心使用人群是在這個學校里留存童年記憶的孩子們,朗泓學校的設計在不能改變傳統教室空間形態的情況下,從更具人文化和創造性的角度思考,創造更多的易達性“空白”空間以激發學生互動,給予孩子們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空間。
      佛山三水文化活動中心大劇院
      ◆項目地址_中國佛山
      ◆項目面積_5000平方米
      ◆設計單位_本則設計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梁智德廣州市本則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設計總監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風過荷舉,亭亭凈植,蓮香沁人,三水文化中心落址佛山市三水新城核心區荷香湖畔,作為城市三水的新文化地標,文化中心的建筑外觀與室內設計均以高規格、高水平為基準。擔綱本案室內設計的本則設計,曾數次重點操刀設計規模巨大的地產和文旅項目,霍英東集團的南沙游艇會便是其中之一。
      在本案中,本則設計發揮其對大型項目的細致把控與規劃能力,設計師梁智德先生在設計上兼顧美學與聲學的雙重體驗訴求,在功能與格調上相融相合,將這個容納上千人的文化中心打造成三水話劇演繹、大型文藝演出、大型會議召開等的重要場館,寫意佛山的最新文化名片。“視覺上的美感引人駐足,聽覺的激蕩令人沉浸其中,劇場的設計繞不開美學與聲學的相輔相成。置身空間中,閉上眼,想象一朵荷花盛開的聲音,幾不可聞的清響,層疊的花瓣依次打開,空氣中涌動著乍裂的清芬,與消散不去的風荷韻致。畫面感與聲學效果合而為一,清新而雋永。”
      純粹白色的建筑外觀,澄凈通透的大幅玻璃,幾何組合的視覺交錯......一并展演出現代簡約的格調。在此基礎上,潑墨山水與晴日風荷的意象畫躍然其中,淺淡墨痕、山水韻致、并蒂蓮花渾然一體,強化了城市意蘊的文化符號,將悠遠空邈的美學意境納入當代的文化生活之中。
      大廳延續了建筑的白色簡約格調,進入文化中心,人的視覺感知緊隨流暢的線條美感,將空間的全貌概覽一二,現代的規制美學回蕩其間,在極簡的設計中品味出嶄新的意趣。通透的落地玻璃窗攬納自然光線,引入室外風動荷浦的景致,在內外的邊界上尋覓美學與自然的折中逸致。設計的意旨透過陳設的部品得以清晰展呈,荷花相關的藝術品脫俗出塵,戲劇相關的戲服頭飾展品文蘊濃厚,共同營建出空間的胸懷氣度、神韻風采。
      大劇場共設1200座,配備以國內先進的音響機械等設備,建筑聲學與室內聲學兩相呼應,傾力營造出一個演繹視聽盛宴的劇場空間。室內墻面造型選用雙曲面,自然質樸的木飾面組合為一個個橫向豎向、棱角分明的視覺切面,空間的層次感在木色調與紅色調間穿插疊加,聲音的傳播在起伏有致的空間周圍延宕回旋,遼遠空靈的聲學效果引人入勝。
      舞臺的聲光與機械升降、移動經過專門設計,配合程度與聲光效果俱佳,演繹風格多變、形態各異、場景靈活與情境豐富的舞臺空間。本則設計以不留空腔的貼附方式,在木飾面與墻面、地面間構建聲學關系,同時鋪設地毯消除腳步聲的影響,最大程度地讓劇場聲學環境更臻完美,架設起聲學與美學的平衡點。
      昆山市政務服務中心
      ◆項目地址_中國江蘇
      ◆項目面積_10.2萬平方米
      ◆設計單位_上海思域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宋毅上海思域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主持設計師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國際設計傳媒獎|獲獎作品特輯-年度公共空間
      項目由四棟塔樓和連接塔樓的裙房圍合而成,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匯集了二十多家市級委辦局,為全市居民、企業提供包括民生、社保、稅務、公安、出入境、公共資源交易、投資建設、市場準入、社會綜合管理等一站式服務。自項目2009年立項、2011年建筑方案后期階段開始介入設計以來,歷時多年,期間經歷了各種國家政務政策、城市綜合服務管理定位、使用功能置換、新老建筑規范交替等等的調整變化。設計者回望的視線和思考已從之初的設計本體抽離開,更為關注的是于當下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城市公共職能的管理者和公民空間以及被服務對象之間的決策、激發、引導、契合關系,活動對象由此獲得的身體與精神層面的愉悅感和被尊重感,藉民生活動推動城市的活力。
      原點
      Q:作為大型政府綜合性公共職能空間項目,過程、周期與落地性會有很大的不確定和不可控因素,有時甚至是“吃力不討好”,你們的感受是什么?
      A:從時間上講確實是我們歷時最久的一個項目,投入的精力也很大,有些是成果里看不到的。你說的“討不討好”的邏輯大概是基于從結果去倒推。其實過程的價值會更大,這是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建筑觀的問題。設計離不開時代大背景特征,各種不確定性也是時代變化的映射,比如說隨著網絡和社交媒體的變化帶來的工作生活方式變化以及政府機構改革的變革,早期規劃的分類、數量、工作流程都會被打亂重置。包括專業上的建筑防火規范、防排煙規范的更新帶來的連鎖反應都不是設計之初可以預料到的。如何讓城市空間與社會、自然發生良性互動,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使更多的市民從建筑中獲得尊重和尊嚴,設計能改變的哪怕只是一小點,也是有價值和“討好”的。
      光線
      Q:從完成情況看,項目比較注重對光線的梳理和表達,這和空間表達有什么樣的關系?
      A:光線經常被人片面理解為光影和明暗,其實光定義的是形狀、顏色、距離、大小等信息,光線體現秩序,光線帶來的情緒和身體感知,否則John.Lobell那本著名的《Between Silence and Light》,就變成了“Shade and Light”。光線本身并沒有太抽象的意義,需要通過介質疏理、約束,讓其成為空間必要的非物質性元素進入。項目本身作為大型公共服務職能空間,“陽光”、“開放”已經是成為城市公共性空間必要的精神氣質和某種隱喻。在B2層至2層的通高空間兩側增設格柵處理中,西側是考慮遮陽和弱化鄰樓體量帶來壓迫感,東側是將觀察視線壓低至建筑圍合的竹林蓮池水景庭院景觀,讓昆山古籍《玉山雅集》中所描述的“舍前有修竹,舍后有芙蕖。掇蓮置豆,清風座隅。倦來聊掩窗,步出臨前除。”畫面完整呈現于預設的框景中。同時,減少地下空間和室外轉換時的光比過大產生的暗適應生理現象。而格柵形式的本身也是具有東方靜謐、秩序氣質的地域文化性表達。包活結合室內景觀的等候區域選用了具有東方庭院氣質的青楓樹,在陽光與室外綠地的交融中消除了建筑內外的差異。
      材料
      Q:現場有些地方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做法,是室內施工重新澆筑的嗎?對于中小城市政府類的室內空間,業主的接受度如何?
      A:這肯定不是為了“趕時髦”,土建剛開始施工時我們到現場查看,由于項目建筑質量有“魯班獎”的評審標準要求,現場使用的模板和混凝土澆筑質量都比較高,尤其是在新模板最開始使用時的裙房部分,拆模后的澆筑質量稍加修復基本可以達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所以我們一邊調整了原有設計方案,一邊通知現場做了保護。另外一個因素是項目有美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LEED-NC金級認證標準,對再利用材料和節能環保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從整體方案的地域文化性控制來講中性灰色調和水墨江南的氣質也是吻合的。包括使用的拋光混凝土地坪也都沒有使用環氧基,而是采用水泥基。其中當然也有政府對造價控制的經濟性要求。
      形式
      Q:空間中出現的一些具象、抽象、意向的語言形式,比如餐廳局部的圍合形式,填單查詢區域的“奶酪墻”、以及其他類似石塊狀的幾何虛實處理,設計的意圖是什么?
      A:應該說這是個幾年前的“舊劇本”拍的新戲,方案階段的構思是基于昆山當地的昆石、湖石多孔變化的特征和“窗口”的功能性之間某種暗合的意向關聯展開的。B2層發光的“玉山”是希望點一下項目所在的地名為玉山這個題。一層餐廳局部半圍合空間是因為防排煙的變化后增加了一臺排煙風機,局部吊頂標高下調了1.2米的應變,形式是湖石的幾何抽象表達。填單區的奶酪墻實際上是視覺去結構化的最小化消隱結果,使用單位要求將N字形的鋼結構用封閉墻體形式包裹,設計師則希望用盡可能小的封閉面的透漏關系回應策略。思考都是基于不同時間節點的意識反映,如果這個“劇本”是今天寫,在形式上思考的出發點應該會有所不同。
      舞臺的聲光與機械升降、移動經過專門設計,配合程度與聲光效果俱佳,演繹風格多變、形態各異、場景靈活與情境豐富的舞臺空間。本則設計以不留空腔的貼附方式,在木飾面與墻面、地面間構建聲學關系,同時鋪設地毯消除腳步聲的影響,最大程度地讓劇場聲學環境更臻完美,架設起聲學與美學的平衡點。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www.shejijingsai.com/2020/01/349706.html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妻妇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无码免费又爽又高潮喷水的视频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 丰满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av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在线资源天堂WWW|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中文字幕av高清片|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中文无码不卡的岛国片|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