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專題】 團結就是力量——2020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國際公益海報設計邀請展(十三)

    發布時間:2020-02-21      閱讀量:7810次     

      
      2003年,全國籠罩在非典的陰霾之中,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戰勝了那場疫情,同時也留下了難以彌和的后遺癥,03年出生的嬰兒,如今即將面對高考,而當我們再次面對類似疫情的時候,我們的信心和勇氣又是從何而來,我們的心靈和身體一樣,都在面臨這場大考。
      我們和眾多同仁一道,選擇通過設計、創意來對抗疫情,這是一場萬眾一心的阻擊戰,拿起畫筆,以創意之力為社會做些貢獻,成為眾多設計師和美術工作者的選擇。在極短的時間里,我們集結起合作媒體24家、41個全國協會組織、40位策展人、827位國內設計師、137位國外設計師及89所大學的上千余名大學生。每個數字的背后,都有一群甘于奉獻的真心,合力抗擊疫情,讓我們的精神站在了一起。在這場行動中眾人一心的同頻,便是對“團結就是力量”最好的詮釋。
      高中立老師,作為在美術學院工作有二十年的一線教師,同時也因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所具備的創作敏銳性,此次疫情期間,他責無旁貸,創作出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公益海報作品,今天請隨我們一起,了解他創作的心路歷程和所思所感。
      高中立
      --------------------------------
      川音成都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動畫系副系主任、二維動畫教研室主任。專業領域:影視動畫、數字繪畫。1976年9月生于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2000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2004年深造于“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四川省第十二屆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全國高校藝術設計大賽學術委員會委員,成都市人民政府統戰部蜀都畫院-理事,四川省動漫研究中心研究員,四川省文化創意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動畫學會會員,中國圖形圖象學會會員,中國數字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四川電視藝術家協會動漫專委會委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成都大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導師,多次擔任全國性專業大賽與省級比賽專家評委。10數年來,個人作品在國際區域級、國家級、省級重大專業比賽中獲得50個獎項,指導學生在上述比賽獲得“金獎、銀獎、銅獎”、各個等級獎及優秀獎等近200個獎項;出版美術教材與動漫讀物20余冊;主持與參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10多項;在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在西南地區的高校舉辦個人學術講座10多次。
      《凝思》
      《輪回》
      《哨音》
      《基石》
      《基石》局部一
      《基石》局部二
      《基石》局部三
      奉:疫情期間您有哪些個人感受?
      高:首先肯定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想到疫情會如此嚴重,感到很意外。其次“禁足”以后,最開始有點不適應,不過對于畫畫的人來講,后來倒是覺得有相對穩定而連貫的時間來創作作品,生活也就不那么“雜亂無章”了。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看到新聞報道或微信上的文章,為武漢為湖北的同胞深深擔憂也祈福,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當然也非常珍惜健康,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每一天。
      奉:您做出創作這些作品的初衷是什么?
      高:其實在疫情剛對民眾公布的時候,我就覺得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所具備的創作敏銳性,在國家遇到這樣的困難的時候不能視而不見,總覺得該做點什么。同時,四川音樂學院黨委發出號召,用藝術創作助力“戰疫”,用作品深刻展現全社會抗擊疫情中涌現出的時代精神與國家力量,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在川音成都美術學院工作了20年的一線教師,自然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當然我也想為我的學生做個榜樣,因此果斷地拿起了畫筆進行創作,但當我看到很多作品都是在“歌頌、贊美與打氣”的時候,我卻想“逆行”,表現“痛苦與堅毅”的主題,我想畫一系列有真情實感的作品,意在引起人們的重視與反思。
      奉:此次疫情期間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高:創作靈感來自于“憤怒與感動”!我還是具體談談作品吧。
      《凝思》這幅作品是看到此次疫情可能是有人食用“蝙蝠”引起的報道而開始創作的。蝙蝠本沒有錯,錯在人類的口腹之欲!因此本幅作品重在表現警醒與反思。畫面中人類盡管穿著防護服,沉重的防毒面具桎梏著呼吸,讓人覺得凝重快要窒息。如果畫中人是普通人,我想護目鏡后面的眼神或許充滿了后悔、埋怨與恐慌,畫中人如果是醫護人員,那么護目鏡后面或許也是無奈而必須“堅毅”的眼神,看不到畫中人的眼睛,恰好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給觀眾以想象的空間。
      《輪回》是基于近期看到了網上太多“歌頌”的作品后“奮筆疾畫”之作。當我看到“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中被囚禁待宰的野生動物的圖片不禁又一次義憤填膺,其實我深深知道這僅僅是人類殘暴與貪婪的冰山一角,但我必須用作品吶喊!這幅作品采用對稱的構圖形式“隱喻”生活的平穩,但是因為人類自身的惡行打破了這種平穩。受到殘害的血跡斑斑的野生動物們憤怒地撲向被疫情囚禁于“牢籠”之內恐慌的人類,血色天空中的黑云默默地見證著這一“輪回”,如果再不反省,或許這僅僅是個開始!
      《哨聲》是獲悉并確認李文亮醫生逝世后悼念而作,他是一位平凡的好人!他是第一位向民眾吹哨示警的人,足見是一位有操守與擔當的好醫生,遺憾的是“行于疫而終于疫”,悲情英雄的力量本來就極富張力而無需多言!
      《基石》的靈感來自于千萬個家庭中的“平凡兒女”。他們是兒女,也是父母,是妻子或是丈夫,是姊妹也或是朋友,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基石,基石就是人民!歌頌人民的作品是最有情感與張力的!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醫者、軍人、警察、建筑工人、快遞員、環衛工人、菜農等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并不“普通”,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因此我采用了滿版構圖,極力表現出視覺的沖擊力,然后在此大框架下采用“連環畫”的形式訴說著里面每一個動人的小故事;堅毅背后肯定會有淚水,因此我把眼淚給了前排那位“女”環衛工人倒也顯得合乎邏輯;在光線的處理上,唯獨給了已經逝世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一個天使般的“逆光”,我用光線來能區別出他有別于常人,同時逆光也意味著“委屈”,意在表達我深深的敬意與悼念。
      這四幅作品是一個系列,因此我用“警醒”的血紅色把它們串接起來進行“批判與反思”。這四幅“抗疫”主題創作的作品是在十天之內快速完成的,創作過程比較倉促,所以與其說是創作,倒不如理解為“記錄”,我想這是一名藝術工作者應該有的操守與擔當,因為人類正在為自己的“殘暴與貪婪”付著慘重的代價。盡管我的作品都是用“纖細單薄”的普通簽字筆所作,但我力求表現出厚重結實的精神力量,或許我的作品說不上優秀,但我足夠真誠!
      在此,要特別感謝“團結就是力量-2020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國際公益海報設計邀請展”組委會、“呼吸·共生2020全球抗擊疫情國際平面設計展”組委會、“2020全國戰疫愛寶設計大賽”組委會、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四川中心、天府心悅美術館、湖北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美術報,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政府宣傳部、四川廣播電視報、四川音樂學院等公眾號推送我的作品。
      奉:這些年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您創作有哪些影響?
      高:當然是有些影響的,因為藝術創作植根于生活,不僅要反映時代的氣息與精神,頌揚“正義與陽光”,同時也要批判“丑陋與陰暗”。我十分關注環境與生態保護的問題,以前很多災難都是在電影里才看到,然而我們人類現在不是正身處于這些災難之中嗎?當下席卷全球的瘟疫,東非的蝗災、澳洲的山火、數十萬只蝙蝠入侵城市、巴西的莫名病毒、加拿大的雪災、氣候變暖冰雪融化導致大批海象無棲息之地而集體自殺,人類瘋狂的捕獵導致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自然界的生態系統正被人類歇斯底里地破壞,人類這些愚蠢的行為正是導致社會環境動蕩的重要因素。在災難面前,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當然,在這個復雜的社會環境的變化中,尤其在這次疫情導致的災難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人丑態百出,自私自利幾近人格扭曲的地步,也看到了很多人的光芒綻放與慨然擔當!這些現象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題材,并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奉:直指人心的作品有什么共同點?
      高:“共鳴”與“力量”。好的藝術作品都具備這樣的共同點!共鳴是給人以思考的空間且產生情感上的認同與肯定,力量是指引人行為的動力。但我個人認為,直指人心的美術作品或設計作品有兩類;第一是在畫面中直接體現出創作者的意圖與動機,畫面比較直白地表達出主題且極富視覺藝術表現沖擊力,注重視覺引導與刺激;第二是“潤物細無聲”般地潛移默化影響觀眾,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啟發觀眾思考,這類作品往往蘊藏著強大的精神力量。
      奉:公益海報創作技法和風格是否重要?
      高:首先我得聲明一下,我本人的專業范疇是“影視動畫”,或許談這個問題恐怕會顯得有點不太專業,但藝術都是相通的,因此我的拙見僅僅意在“拋磚引玉”。我個人認為就公益海報而言,技法與風格不那么重要,而精準地表達主題才是核心。公益海報側重于對社會問題的批判與反思或者對正確價值觀的塑造與頌揚,商業海報則強調廣告宣傳性的特質,更多是強調功能服務于商品;創作技法是優秀的設計師必備的專業技能,也是作品優質的保證;風格既是設計師特有的個性化符號,也是專業素養與修為的綜合體現。但我認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應該具備駕馭多種藝術表現風格的能力,同時其設計的作品也可以有多元化風格的呈現。
      奉:您怎么看待公益海報中的歌頌與批判?
      高:歌頌與批判是必要的,但引導與思考更重要!什么樣的人與事值得頌揚,又有什么樣的人與事必須批判,這取決于社會的文明程度與每個人對社會公德的認知與認同。我個人覺得有一個前提是非常重要的,那便是主題的表達與作品的態度;在確定了主題之后,接下來的就是創意表現的問題,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往往是創意表現優劣的一個判斷標準,至于作品的構圖布局,色彩搭配、圖形創意、字體設計,主次處理等等都是圍繞主題表達與創意表現而展開的。恕我直言:現在有些作品多少顯得有些空洞,因為過于直白而沒有留給公眾思考與判斷的空間與時間。例如找出一個符號,這個符號或許是病毒、或許是蝙蝠、或許是口罩、或許是注射器、也或許是鐘南山院士、更多的也可能是醫護人員群體像等等。在簡單地處理照片之后進行重復排列或者變異構成,再配上幾個大字或者一段標語也就完事了,這顯然是比較倉促的。我個人認為一幅好的公益海報作品,無論是批判也好,還是歌頌也罷,首先表達什么樣的主題是必須是要明確的。其次創意的表現一定要深度挖掘與推敲,提煉與設計。例如歌頌是否可以從“逆向思維”出發,比如“歌頌”醫護人員,是否可以從下面的題材中去挖掘,如“某些小區因為害怕醫護人員攜帶病毒而拒絕他們回家”,再比如某媒體大肆報道“某某醫院的女性醫護人員為了抗疫防護工作而集體剃光頭上前線”,明明有很多理發師可以“義剪”,她們也可以選擇短發,但這些女性還是被生生地剃成光頭,被剪下的秀發被“粗暴”地示于大庭廣眾之下,當然還有她們的淚水...這是怎樣的畸形宣傳?我們的社會本應該安置好每個人,包括受苦難煎熬的病人,也包括這些不懼風險愿意付出的勇士。試想如果用這樣的題材來創作作品是否會更有深度與力度呢?我想會的,因為我們表達的是“人文關懷”,我們關注的是“社會的溫度”。18-19世紀的西班牙畫家戈雅的版畫作品《戰爭的災難》中里面沒有一個英雄,也沒有宏大的敘事場面,只有徹頭徹尾的痛苦,悲劇展示的力量往往更寫實更動人!要歌頌不一定那么直接,要批判也不一定必須直白,這也就是我們常說“先破后立、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的創作手法,其實好的藝術作品批判也不一定是為了歌頌,而更多地是為了反思與追問!
      《美好向往》
      奉:您是否有著獨特的創作題材傾向性?
      高: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我沒有特定的傾向:可以是對“古蜀文明”的探尋、也可以是對“環境保護”的思考、可以是對“自然風光”的頌揚、也可以是對“民族英雄”的謳歌……但取材于“古蜀三星堆文明”的題材的作品相對要多一些,我從大學畢業到現在都在不間斷的、以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對此進行創作,那是因為每次帶學生去“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考察,都會有新的創作沖動。“三星堆古蜀遺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1、重新認識巴蜀文化。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并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2、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3、以前歷史學界認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后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于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4、有觀點認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5、三星堆的發現也是第一次從實物信史的角度證實了中國擁有完整的5000年歷史。“三星堆古蜀文明”不僅印證了數千年前古蜀國的真實存在,更是對中華文明起源多元性的有力證明,是中華古代燦爛文明中的瑰寶。三星堆古蜀文明充滿了神秘色彩,這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創作靈感與巨大的發揮空間。
      所以,每當我看到靜靜陳列于展廳內的文物,總覺得它們背后肯定有許多故事與傳說,我想讓文物“活”起來,這也正好是響應了習近平主席在“十八大”講話中的重要精神。這些年來,我創作了不少關于“三星堆”的作品,比較有代表性是《三星遺夢》系列插畫。這套作品目前暫為四幅,均是120CM*90CM全開幅鋼筆插畫。這套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1.可閱讀性:每幅作品都取材于古蜀三星堆文明時期的一則故事或傳說,觀眾從中可以了解到古蜀時期的輝煌歷史;2.構圖的形式感,每幅畫的構圖都精心推敲,在注重插畫敘述性功能的同時更注重畫面的審美性表達;3.角色造型的趣味性,三星堆的文物造型本來就極具獨特的美感,我作品中的造型均以“文物”為基礎進行設計,著力賦予其人文氣質,力求讓文物鮮活起來;4.技法上注重體積感與裝飾性的結合,在作品中我都會假設出主導的光源,讓光在角色與場景上呈現出基本的素描關系與光影效果,然后用鋼筆編織出屬于它們質感的肌理,使得畫面的視覺層次豐富起來。
      我從小就崇拜英雄,因此我的創作中必然會出現插畫《紅旗飄揚》系列。我畫戰爭題材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珍惜和平”,更是為了“謳歌英雄”。這套作品較之《三星遺夢》而言,為了表現英雄的厚重感,我加重了對體感的表現,角色也塑造得相對寫實,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尊重之情與敬畏之心。
      《紅旗飄揚1#--長征》
      《三星遺夢1#--魚鳧王妃》
      受西南民族大學《沉默的道釘—紀念華工修建美國太平洋鐵路150周年大型美術作品展》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的邀請,我創作了兩幅作品,這套作品意在歌頌華工曾為美國的建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不爭的事實更是不應被忘卻的歷史!創作《美國往事1869》時,在構圖上我將枕木與鐵軌豎立起來形成“枷鎖狀”,將華工困于其中,為著力夸張了華工健碩強壯的背部,有意設計了一個視覺上的對比與沖突,謳歌民族的脊梁!在《華工之光1869》中,我以破舊的“中國式馬燈”作為構圖的框架,將疾馳在美國太平洋鐵路上的列車放置于燈罩之中,極力營造出歷史的滄桑感與華工光輝的精神永存!
      《華工之光1869》
      《美國往事1869》
      總得說來,我對自己現階段鋼筆畫創作特點的總結便是:注重畫面的敘事性、注重構圖的形式美感、注重角色造型的趣味性與生動性與互動性、注重畫面的技法表現、注重對人文精神與氣質的表達。
      奉:您覺得藝術工作者對當代社會的影響力如何?
      高:藝術是文明社會最基本的一個特征與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工作者是社會精神食量的創造者,是“美”的締造者與傳播的使者,地位舉足輕重。藝術工作者尤其是設計師不僅有服務于社會的功能性,更有引領與提升大眾審美的職責。“談藝術”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一個人對藝術的理解都不一樣,對藝術影響的深淺程度感受都不一樣,限于篇幅很難說清。但無可厚非的是古往今來,藝術對社會都產生著重大影響并推動者歷史的進程,藝術的影響惠澤著每一個人,尤其是在科技發達信息迅捷的當下。
      奉:給年輕設計師和美術工作者的建議
      高:建議談不上,也不敢當。“山外有山、藝海無涯”,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參加“2020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國際公益海報設計邀請展”的。對于視覺傳達設計而言,我不是科班出生,因此不敢“班門弄斧”,但影視動畫與視覺傳達設計的創作卻是殊途同歸的,所以用“交流”一詞或許更為貼切。
      我還是談一下自己在藝術創作上的成長感受吧。
      首先是“熱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自小熱愛繪畫,記得小時候家里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因興趣盎然,因此課本上、家里的墻上、老街的路面上、甚至同學的衣服上經常都會成為我作畫的“地盤”,隨意涂鴉、思緒激揚,快樂始然!上小學的時候,接觸到了《三國演義》連環畫,愛不釋手,繼而動筆臨摹,不知不覺中竟然把這套連環畫幾乎臨了個遍,當然自己是沒有繪畫技法可言的,不過久而久之倒也開始孰能生巧。后來進入高中,文化課的學習任務日益繁重,且因為身處小縣城,美術學習資源匱乏,自己無法像大城市的孩子或美院附中的同學那樣接受“科學而系統”的專業訓練,因此只能在縣城的新華書店買幾本美術教材反復臨摹與研究,幸運的是,通過努力終于在1996年高中畢業時順利考入四川美術學院,開始真正走上了系統學習美術的道路,時至今日,只要有空我幾乎每天都會畫畫。“熱愛”真的非常重要,它會讓你精神抖擻充滿力量。
      其次是學習的方法。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美術一定要筆耕不輟勤于動手,只有這樣才能奠定堅實的技能基礎;善于思考,融匯貫通更是非常重要;另外一定勤于收集資料并且要分門別類井井有條,便于創作時參考使用。我平時就非常喜歡收集資料,我個人認為資料的收集不必限于本專業,一定要“收羅萬象”,跨界思考很是重要,很多靈感或許都來源于此。我的專業雖然是影視動畫,但是我的繪畫創作深受歐洲銅版畫的影響,另外,我所收集整理的“日本的浮世繪、印度細密畫、敦煌壁畫、漢像磚,中國畫、歐洲古典油畫、俄羅斯巡回畫派作品”等資料給予我創作時大量的滋養。
      《何以為家》
      再者就是品行與修養的問題。藝術創作一定要戒驕戒躁,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我的恩師,四川美術學院周宗凱教授專業技藝精湛、待人隨和、思維敏捷、才華橫溢。他的專業是影視動畫,盡管早已是業內翹楚,但在中國美術學院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國家重大題材創作”培訓班期間所創作的作品形式卻是油畫。在此期間,他在學習中最為刻苦且謙卑恭遜,最終他的巨幅油畫作品《三江源禮贊》得到老師與同學的一致認可,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現在宗凱教授雖然擔任“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院長”行政工作事務繁忙,但仍保持著旺盛的專業創作狀態,并且在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與全國美展的多個領域屢獲佳績,這實在是令學生汗顏,不過這更是對我的一種鞭策!值得一提的是宗凱教授的黑白動物插畫堪稱一絕,美感獨具且栩栩如生,這對我今日的創作影響巨大。宗凱教授一直是我的榜樣與燈塔,因此在大學畢業時,我毅然選擇了成為一名美院的專業教師。
      馬一平教授是我的另一位恩師,他是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是我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與油畫家,曾任職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與川音成都美術學院院長,他也曾是羅中立、何多苓、張曉剛等多位國內一線藝術大咖的老師。馬先生德藝雙馨,關愛晚輩。我雖然與他沒有直接的師承關系,但我很多獲獎作品都受益于他耐心而精準的點撥,著實令我感激涕零。前不久他的打印機壞了,讓我為他打印一張他的創作草稿作放大之用,我不解地問他:“馬老,以您的專業能力還有必要完全根據這張小稿來放大嗎?”他回答說:“因為里面花群的布局及形成線性的韻律很好,所以要保留那種原始的節奏”。這是何其嚴謹的創作態度?老一輩的藝術家有太多太好的品行與修養值得我們學習,這些優秀的品質深深地影響著我指引著我。
      另外,交流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不管是行業的論壇與年會或者是展覽與參賽,我們都可以選擇性地參加。古語有云:“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對于從事藝術創作者而言,有著獨立的態度與精神固然重要,但“戒驕戒躁、謙虛學習、博采眾長”既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更是一種素養!
      共勉。
      《蜀漢五虎上將---關羽》
      《蜀漢五虎上將---黃忠》
      《蜀漢五虎上將---馬超》
      《蜀漢五虎上將---張飛》
      《蜀漢五虎上將---趙云》
      《人物速寫1》
      《人物速寫2》
      《人物速寫3》
      《西雙版納小景》
      聲明:本活動作品版權歸屬署名設計師本人所有,作品涉及的版權等問題請聯系署名設計師,本活動的解釋權屬于組委會。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日韩AV高清无码|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最近2018中文字幕在线高清下载|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毛片无码全部免费| 刺激无码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在线高清无码A.|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а天堂8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