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設計抗疫” 作品展示(14)——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發布時間:2020-04-27
閱讀量:6869次
潘魯生談戰“疫”宣傳畫
要有人民性和人情味
“特殊時期,宣傳畫要做到信息準確、用設計語言打動人,才能更好地起到戰‘疫’宣傳的作用。”中國文聯副主席、教育部高校設計類教指委副主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在今天由人民網文娛部舉辦的“金臺圓桌”人民戰“疫”·文化的力量線上研討會上說。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文藝界與體育界各展所長,成為全民戰“疫”中不可或缺的力量。3月24日,人民網文娛部通過“人民在線通”舉辦“金臺圓桌”人民戰“疫”·文化的力量線上研討會,邀請藝術、影視、體育領域內15位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就繼續發揮文藝、體育工作在戰“疫”中凝心聚力的作用展開討論,并為文藝、體育事業未來轉型發展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據介紹,截止到3月23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共創作各類作品4000多件。潘魯生表示,開展疫情防控主題宣傳畫創作是大學的責任,而且大學有服務社會的責任使命和堅實的專業基礎,“活動也培養了青年學生關注生活、崇尚科學、踐行社會責任和專業使命的精神。”
疫情防控宣傳畫創作具有鮮明的主題性和時效性。在潘魯生看來,疫情防控宣傳畫要緊扣“疫情防控”主線,貼近老百姓的需要和期待。“找到好的藝術語言,宣傳畫才不空洞、有溫度,才能有人民性和人情味。”潘魯生說。
當然,特殊時期的宣傳畫創作也有難點。潘魯生認為,這次宣傳畫創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把防護知識畫明白、講準確;要鼓舞信心、傳遞正能量;要講實效,戰‘疫’需要什么,我們就要抓緊創作什么。這對大學師生來說也是一次專業素養的鍛煉。”
潘魯生表示,在我國美術發展史上,宣傳畫曾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重要美術創作種類。近年來,由于信息傳播手段更加多元化,宣傳畫創作一度被弱化和邊緣化,“這次主題創作培養了年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在疫情防控輿論生態建設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韋衍行
設計作品展示
↑《生命重于泰山》
潘魯生
↑《眾志成城戰疫疾同舟共濟克時艱》
董占軍
↑《病魔不退我們不退》
劉燕泉
↑《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劉昕昊
↑《疫情科普》
宋成龍
↑《天降英雄》
孫強付嬈
↑《共同的牽掛》
宋曉軍
↑《守護者》
楊濡豪
↑《防疫小衛士》
張凱麗楊楠
↑《復工安全指南》
佟囡董萌萌耿子焯
↑《便攜酒精棉片消毒盒》
柏嘉雨
↑《便攜式消毒噴霧》
鐘寧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IiNZoGTNQNGZv7AuJkYy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