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作者
題目
最終級別
1
韓璐
中國當代軟雕塑藝術的“守正創新”之路
入選
2
李想
淺析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中的勞動者形象(1979-2019)
入選
3
屈波
歷史、表現與時代:數字人文視域下的中國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
入選
4
李娜
中國寫意畫的時代之變
入選
5
劉沖
光韻與內美:印刷接受史中的寫意精神
入選
6
楊燦偉
誤讀、濫觴與進路:從“泛寫意”到“新寫意”
入選
7
何鑫
慢都市一瞥:基于成都熊貓公共藝術的在地性思考
入選
8
蔡峰、于昊旻
從公路到鐵路——青藏交通的圖像策略與社會語義的變遷
入選
9
岳陽、趙帥
凝視與對話:抗戰時期“本土西行”中的民族圖像建構與啟發
入選
10
趙湘學
紅色歷史的圖像表現——“黨的一大”題材歷史畫創作與新中國寫實油畫
入選
11
馮菡子
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大灣區美術發展進路談
入選
12
劉渟
身份的顯與隱:從勒柯克新疆田野調查看新疆美術的時代價值
入選
13
梅婷
絲綢之路上的傳播與取鑒:波斯細密畫對中國繪畫的轉譯
入選
14
楊東諭
民俗的“原境”——論藝術鄉建中的鄉愁敘事
入選
15
董秋雨
黃賓虹對巴蜀山水的意象建構及其現代意義——以詩畫互文為基本視域
入選
16
崔玲
復原、模仿、續畫——中國人工智能山水畫的三種“創作”方法與情感表現
入選
17
李潔
新時代的丹青繪史——從黃河圖像感悟民族記憶
入選
18
梁喆
“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時代方位
入選
19
仝朝暉
中國現當代繪畫中"陜北人"的圖像譜系
入選
20
謝伊雪
寫生新變——廬山山水畫創作的紅色轉向
入選
21
楊鋒
新時期都市主題山水畫的圖景建構
入選
22
張利國
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實踐堅持守正創新的邏輯理路
入選
23
陳焱松、王玉琿
符號學視角下敦煌壁畫的數字體驗設計
入選
24
劉凡
16-19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視域下中國瓷器紋飾對墨西哥的影響
入選
25
夏淳
從敦煌壁畫到蒙藏風情——孫宗慰中西融合繪畫實踐的藝術表征及時代價值
入選
26
張亮、尹志暉
“一帶一路”主題美術創作的學術理路與藝術特征——當代中國畫海外傳播研究
入選
27
陳豐朝
新時代美術創作的大歷史觀——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主題雕塑創作為例
入選
28
韓少玄
無言的救贖——“寫意精神”與當下“焦慮”的中國畫
入選
29
李中誠
救亡意志與大眾敘事——中國美術現代化視野下四川漫畫社的創作活動
入選
30
楊海藝
新時期川渝兩地黑白木刻版畫中的人民性研究
入選
31
包桂英、朝魯
從星火燎原到賡續紅色血脈——論科爾沁版畫紅色題材主題創作的發展歷程
入選
32
杜宇航
滾滾洪流,版畫齊放——淺析“首屆延安木刻版畫雙年展”中作品的鄉土性
入選
33
靳浩
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情狀與發展進路芻議
入選
34
劉佳帥
空間感知與行為邏輯:中國美術現代化之路的空間維度
入選
35
孫志浩
跨文化的倒影——清外銷玻璃畫上西方的中國遐想及心態史探佚
入選
36
吳端濤
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中的“人民性”彰顯
入選
37
張宗建
冀魯豫解放區新年畫中的人民形象與主題性敘事策略
入選
38
陳都
中國美術對蘇聯美術創作的影響
入選
39
樊文星
佛教金剛力士造像沿絲綢之路東傳過程中的變與不變
入選
40
方梓熙、王苑
由“蜀道難”至“蜀道通”——“絲綢之路”背景下蜀道美術創作的時代意義
入選
41
赫雪兒
“一帶一路”視域下對第三屆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的思考
入選
42
潘超
游記、寫生與邊疆:《新疆獵畫記》圖文互證及形象構筑
入選
43
王成文
文本轉化與藝術創新:敦煌普賢菩薩圖像的中國化表達
入選
44
王維明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仕女圖像源流考
入選
45
薛艷麗
回顧與展望:新時代中國敦煌美術創作中意象精神的體現
入選
46
曹斌
“視覺圖像”的意義:新時代中國畫語言轉變與生成
入選
47
李俊
徐渭舍形悅影造形觀的當代意義
入選
48
廖鐳
物性的情動:中國傳統寫意繪畫的圖像功能與多元現代性
入選
49
劉其讓
李斛的“藝術場域”更替與創作轉向——兼談中國畫現代轉型問題
入選
50
宋康
構建新時代中國當代藝術策展體系的制度與話語體系
入選
51
郭敏
生命理解與價值考量——四川鄉土寫實主義繪畫的生命之象與生命意識
入選
52
梁世偉
龐薰琹油畫藝術在成都的傳播
入選
53
楊小晉
邊緣文化視域中現代巴蜀人物畫的西部傳達
入選
54
葉瑩
20世紀巴蜀地域紀游寫生山水畫研究
入選
55
左佳昕
中國現代美術史視域中的傅抱石蜀地寫生作品研究
入選
56
陳雅婧
從《暖心》到《助夢》——論脫貧攻堅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時代價值與未來發展
入選
57
韓文超
“高原繁花”:中國民族美術的審美現代性探索
入選
58
隋榮鈺
敘事想象與情節突破——主題性水墨人物畫的時代擴容
入選
59
唐萍
新時代主題性繪畫政治符號的“文化化”建構與價值研究
入選
60
王伯勛
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實踐路徑與機制創新——以中國美術館“為新時代人物塑像”系列活動為例
入選
61
王旭明
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多面向”回應——“中國美術現代性”研究路徑考察
入選
62
張顯果
勞動題材美術創作的歷史由來與審美教育意義
入選
63
侯薇薇
西部地域性水墨畫表現研究——以黃土畫派為例
入選
64
金清
絲綢之路佛教物質文化遺存上的綬帶鳥圖像研究
入選
65
李海磊
絲綢之路美術圖像中的民族交流與文明互鑒——以中亞撒馬爾罕大使廳壁畫為例
入選
66
劉春曉
從模仿到孳新:中晚唐絲綢中團窠動物圖像藝術的嬗變成因
入選
67
周晨
歷史與圖像:《步輦圖》所見漢藏文化交流
入選
68
周文學
融合與對話中的“本土”狀態:新時期澳門美術的發展走向
入選
69
陳敏思
新時代鄉村題材美術創作的價值意涵、現實困境及實踐進路
入選
70
陳雨桐
回歸?激活?轉譯——新時代中國畫創作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入選
71
丁辰運
“時代性變奏”——“寫意精神”的當代意義及其價值
入選
72
解帥
把向?立場?塑魂——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新時代美術批評發展路向初探
入選
73
權振龍
審美邏輯的驅動延伸——美術創作主體的“大時代觀”
入選
74
宋石磊
全球視野、海外傳播與中國寫意精神
入選
75
王泓舒
重構“大歷史觀”—水墨畫中的非線性歷史敘事與當代審美
入選
76
許倩
新時代中國美術主體話語的跨文化表達
入選
77
余姚人
從傳統美術的農耕性圖像到新時代城市化的精神話語轉向
入選
78
趙黎暢
自由或散漫:形式主義藝術批評的貢獻和局限
入選
79
曹箏琪娜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城市藝術展——以成都雙年展與“公園城市”理念的雙向建構為例
入選
80
閔詩滿
延續與更始——以張大千、米金銘為例研究蜀地中國畫現代轉型
入選
81
聶雄
美好的供給:公共藝術展覽空間的另一種可能
入選
82
任欣
試論商時期成都平原與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從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帶鏨杖首說起
入選
83
吳瑞雪
宿墨造境——論宿墨在當代巴蜀山水畫中的應用
入選
84
卞瑞
入蜀方知畫意濃——以黃賓虹的“夜山水”為例
入選
85
王雷鳴
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現實語境與文化自信
入選
86
曹國橋
文化自信:地域美術的時代價值與未來發展——以中國畫的地域性構建為例
入選
87
李園
“文化主體性”下的中國美術話語權構建研究
入選
88
吉鴻盛
中國新時期主題性繪畫繁榮發展成因探
入選
89
劉艷卿
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形象聚焦——以石魯的《轉戰陜北》為例
入選
90
郝長寧
“一帶一路”美術創作之始與藝術探索——以古代文明與當代社會:“一帶一路”藝術考察專題研究展為例
入選
91
徐亞新
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畫”的研究與保護
入選
92
庾雪
四川現實主義版畫與中國現代史中的紅色美術
入選
93
李子豪
守正創新——從現代漆畫的范式構建看中國美術的演進
入選
94
陳夢堯
回答傅抱石關于“民族形式”的四個問題——兼談傅抱石山水畫變革
入選
95
劉筱
在大歷史觀與大時代觀下的主題美術創作實踐——對當下長江文化題材創研熱潮的反思
入選
96
齊敬巖
關于新時代中國漫畫話語和敘事體系構建幾點思考
入選
97
岳繼平
空間與敘事:成都藝術類展覽與“公園城市”的雙向建構
入選
98
鄭子艷
“為人生而藝術”——現實主義語境中的四川木刻版畫藝術研究
https://mp.weixin.qq.com/s/mbGj-cneyCWvXz8vCf97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