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空港新城將高標準規劃建設地下空間,近日,廣州空港新城地下空間規劃設計方案國際競賽征集公告發布,其中透露,以會展中心建設為基點,通過智慧交通、地下空間綜合開發串聯T1、T2和T3航站樓。
值得關注的是,競賽公告中透露,通過有效性審查的設計機構各獲得100萬元人民幣成本補償費,優勝方案設計機構可在成本補償費基礎上另獲得優勝獎金人民幣200萬元。第1名方案的設計機構可在成本補償費、優勝獎金基礎上另獲得深化設計費用人民幣700萬元。
(規劃范圍圖)
□ 打造機場南部“U”型重點建設區域
廣州空港新城位于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周邊,距廣州中心城區約30公里,規劃多條軌道、高快速路到達廣州中心城區及珠三角周邊城市。“十四五”時期,廣州市提出加快打造全球領先的國際航空樞紐,落實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空鐵融合經濟示范區戰略部署,著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樞紐門戶、國際交流與展貿中心、現代航空物流中心,加快建設高端產業和高端人才集聚區、特殊監管區域升級發展樣板區,打造便捷高效、產業集聚、生態智慧的世界級空港,實現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廣州發展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城市。
在此背景下,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按照“港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以中央商務區、保稅物流區、航空制造業區和文化旅游區為重點,將廣州空港經濟區升級為廣州空港新城,國際商貿與交往的價值高地,面積為116平方公里,并以會展中心建設為基點,通過智慧交通、地下空間綜合開發串聯T1、T2和T3航站樓,形成機場南部12.67平方公里“U”型重點建設區域,實現港城一體化發展。
□ 建立智慧交通體系,無縫接駁各重要節點
本次競賽范圍分為地下空間詳細規劃、重點片區方案設計兩個層次。地下空間詳細規劃設計范圍:研究范圍是廣州空港經濟區范圍,約116平方公里,規劃范圍約12.67平方公里,位于白云國際機場港前區域,東至規劃第五跑道飛行區,南至機場大道,西至空港南七路,北至T2航站樓。重點片區方案設計范圍:在迎賓大道東延線兩側約4平方公里用地基礎上,結合方案設計,提出重點片區具體范圍。
地下空間開發。研究分析地下空間發展需求,運用先進的開發理念,促進地上地下聯動一體化開發,明確空港新城地下空間的功能分區、開發規模、開發業態、總體布局以及各專項規劃要求,并進一步提出地塊地下空間開發的控制導則。
區域功能復合。充分考慮各區域之間業態的錯位發展,研究商業、酒店、會務、娛樂等功能業態的規模和配比,構建功能高效復合、引領打造國際商貿與交往高地發展的關鍵地區。
交通無縫銜接。研究分析航站樓、會展中心等重要節點的交通組織,構建公共空間互連互通,立體交融、無縫接駁的城市空間綜合體,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打造片區的智慧交通體系。
空間形態創新。構建適配空港經濟區、展示未來創新發展、品質生活的高質量城市空間形態與空間模式,考慮區域地標、公共空間等關系,創造高品質的空間環境。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