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印發《全區選認鄉愁樹活動方案》,在全國首創開展以古樹名木為主體的鄉愁樹選認,希望通過鄉愁樹的文化感召功能,激發人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注入強大的內生動力。為規范我區鄉愁樹管理,培育廣西特色鄉愁樹文化,2023年12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廣西生態文化協會具體承辦,向社會公開征集廣西鄉愁樹標識。自活動開展以來,共收到88人投稿共127個設計方案。經過征求各部門意見,并組織相關專家層層評選,最終入圍5個“鄉愁樹”標識設計方案,進入最后的比拼。
快來為你喜歡的廣西鄉愁樹標識投票吧!
投票時間:2024年5月11日-20日(共10天)
1號作品
創意說明:圖形主體是一棵參天大樹與展翅的飛鳥結合,遠飛的候鳥代表遠方的游子,寄托著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體現鄉愁樹的內涵;樹莖由眾多互動的人組成,代表廣西多民族大團結,體現攜手共建美麗家鄉的內涵;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廣西山水,體現美麗廣西地域特征。漢字鄉字變形成蜿蜒的河流,結合錯落的村莊,見證了古村落悠久的歷史,承載著淡淡的鄉愁。
2號作品
創意說明:標志名稱為“思鄉月·鄉愁樹”。著名文學家季羨林說“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為此,標識分章靈感來源于著名詩句“月是故鄉明”,以“思鄉月·鄉愁樹”為切入點,以鄉愁的“鄉”字為核心元素,同時整體也是廣西首字母“G”,變化為一輪高懸天邊的“明月”,“月亮”左邊則是一株“參天大樹”的剪影,這既是廣西大地蓬勃生長的“古樹”,也是廣大游子扎根故土的“思鄉之樹”,更是家鄉父老筑巢引鳳的“梧桐樹”;“樹”的旁邊則是故鄉的“悠悠溪水”“廣袤坪野”“熟悉屋舍”“朦朧村莊”,整體構成了“明月、老樹、老溪、老屋、老村”的強烈視覺表達,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如此的清晰明快、牽動我心,從而營造出“月光如水、思念如詩、清朗靈動、靜謐安祥”的美妙意境,準確表達了“鄉愁”的核心主題。結合中國書法專用字體和傳統“古印章”,不僅彰顯了廣西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是形象的展現了“家是故鄉好,人是故鄉親,水是故鄉甜,月是故鄉明”的核心意涵。
同時,“樹”占居了整個“月亮”的大部,大而形成了“參天大樹”的視覺形象,不僅表達了離鄉久遠、小樹長大、鄉愁厚重的意境,更是了表達了“家鄉遍植梧桐樹,筑巢引鳳召鄉賢”的深刻內涵,象征著廣西以“樹”為媒,激發人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振興家鄉,不斷開創無限美好的未來。
3號作品
創意說明:標識創意采用廣西首拼字母“G”、“鄉”字、古樹、房子、河流等視覺造型,傳達鄉愁樹作為村莊悠久歷史與濃厚鄉愁文化載體的深刻內涵,突出了廣西的地域特色、自然生態以及人文情感,是弘揚生態文化、發展生態文明的重要象征。
廣西首拼“G”代表了廣西,突出了標識的專屬性和識別度。以書法的筆觸表現“鄉”字,筆畫間流露出濃濃的鄉土情懷,彰顯鄉愁樹是連接人與故土、過去與現在的情感紐帶。樹形以蒼勁古樸的線條勾勒,體現了鄉愁樹的滄桑歷史和頑強生命力,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我們的無價珍寶。“房子”元素的融入,代表了村莊和家園,是鄉愁記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與古樹相依相伴,共同見證了村莊的變遷。蜿蜒的“河流”線條象征著廣西豐富的水系,彰顯生命的源泉和時光的流逝,河流與古樹、房子的結合,構成了一幅和諧寧靜的田園畫卷。標識采用藍色和綠色為主色調,輔以灰色,藍色代表天空與河流,綠色代表樹木與生機,灰色則體現了歷史的厚重感。
4號作品
創意說明:以“承載鄉愁回憶、見證歷史變遷”為設計理念。標識由字母“GX”(廣西)、古樹、村居、紐帶、地球等元素組成。字母“G”(桂)結合古樹、村居、紐帶造型作為設計主體,體現鄉愁樹作為村莊悠久歷史與濃厚鄉愁文化的載體,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我們的無價珍寶,是賡續鄉土情懷,弘揚生態文化,發展生態文明的標志性存在;地球造型彰顯廣西鄉愁樹非凡遠見的眼光和可持續發展。
5號作品
創意說明:標識以圓形為基礎,中心位置以“廣西”的首寫字母“G”巧妙演變成一只鳳凰,中間環繞著一顆鄉愁樹,它代表著鄉村的悠久歷史和濃厚鄉愁。樹底下,“鄉”字巧妙地化為一條蜿蜒小路,象征著回家的路途,也代表著對家鄉的思念與眷戀。點綴的民居元素,展現了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紅日高懸,既代表了希望與未來,也體現了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祥和。整個標識采用紅黃綠漸變色彩,既體現了鄉村的自然之美,又寓意著生機與活力。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g5bMY-JhP8XBeaMLfvGN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