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鎮地處臨安市中東部,是錢塘江水系之一——天目溪的發源地,著名的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坐落于境內,轄區內有西天目山、南天目山、火山大石谷、天目源和月亮灣漂流等生態資源和旅游景區,素有“大樹王國”、“森林氧吧”之稱。天目山鎮圍繞打造生態經濟特色鎮的戰略目標,做深做透生態文章,推動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積極開展天目流域治理、綠化、生態公益林保護等工作,努力將天目山鎮打造成“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為了推廣與宣傳天目山鎮在經濟建設、旅游開發、生態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與寶貴經驗,讓全國人民更加了解這個美麗的宜居小鎮,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鎮聯合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舉辦 “遇見天目山”迎接建國70周年全國攝影大展,歡迎全國攝影人積極踴躍投稿參與。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鎮人民政府
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
承辦單位
中攝協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攝影家協會
協辦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文聯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攝影家協會
征集主題
全面征集反映杭州市臨安天目山鎮境內有關自然風光、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城鎮變化、人文風俗等題材的攝影作品。投稿作品要求立意鮮明、形象生動、情感真切。畫面語言豐富,有較強的視覺表現力。
截稿時間
2019年8月1日
入展作品榮譽設置
入展作品100幅(組),稿酬人民幣各300元,每位作者入展作品最多不超過3幅(組)。
入展作品均頒發榮譽證書,可按中國攝影家協會之規定累計申請入會積分。
征稿細則
1.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含港、澳、臺地區)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均可投送作品。
2.投稿者應提交2017年至2019年創作的作品。單幅、組照均可(應由6-10張單幅圖片組成,并附文字說明),組照按1件計算。
3.投稿者應實名投稿。
4.本次攝影大展謝絕電腦創意作品,不得對原始圖像進行任何足以影響其真實性判斷的改動。
5.投稿作品必須注明作者姓名、單位、聯系電話、作品標題、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簡短文字說明。
6.投稿者應保證其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對該作品的整體及局部均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投稿者還應保證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投稿者應承擔由其稿件及投稿行為所引發的一切后果與責任。
7.評委會對來稿進行終評后產生擬入展作品;擬入展作品將在影像中國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期滿后,組委會有權結合公眾反饋對擬入展作品的真實性、合規性進行重新審視,并予相應調整。
8.對于擬入選的作品,投稿者須在擬入選名單公布后七日內提交原始數字影像供組委會審查,未提交或未通過審查的,取消其資格。
9.本次攝影大展活動不收投稿費,不退稿。
10.對于所有入選作品,主辦、承辦方有權在著作權存續期內,以復制、發行、展覽、放映、信息網絡傳播等方式用于非商業性的宣傳,并不再支付稿酬。
11.本征稿啟事解釋權屬于主辦單位。凡投稿者,即視為其已同意本征稿啟事之所有規定。
投稿須知
投稿請登錄影像中國網站(http://www.cpanet.cn/),點擊“我要參展”,進入 “遇見天目山”迎接建國70周年全國攝影大展投稿專區進行注冊,并根據系統要求填寫相關內容并上傳作品完成投稿。投稿作品需為jpg格式,單張照片寬度需大于1000px,文件大小不超過2M。上傳時需按要求填寫真實個人信息,主辦單位保證不公開或泄露投稿者非公開信息。
如果上述投稿方式不方便或無法投稿,也可通過郵箱投稿。
收稿郵箱
421719625@qq.com
郵件主題須以“天目山+省份+姓名+聯系電話”的方式進行命名,其他要求同上;
如投送多幅作品,必須打包壓縮為ZIP文件作為附件投稿;
無作品標題、無聯系方式、無作者姓名等稿件,視為無效投稿。
咨詢電話:010-65598095
天目山鎮基本概況
天目門戶 董一民 攝
巍巍天目 盛利民 攝
露宿西遊村 丁導琴 攝
天目山鎮因山而名,地處臨安區中東部,距臨安主城區25公里,距杭州65公里,是錢塘江水系之一——天目溪的發源地,著名的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坐落于境內。轄區內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88.4%,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最高達13.6萬個/立方厘米,素有“森林氧吧”之稱。全鎮地域面積246平方公里,下轄23個行政村,408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組,總戶數11720戶,總人口33950人。全鎮共有基層黨組織42個,其中村級黨組織23個,兩新黨組織12個,機關黨組織2個,其他黨組織5個,共有黨員2088人,其中農村黨員1645人。是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綠色名鎮、浙江省文明鎮、浙江省生態示范鄉鎮、浙江省文化強鎮、浙江省垃圾分類示范鎮、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鎮、浙江省衛生鎮。
近年來,天目山鎮按照“生態立鎮、產業興鎮、旅游活鎮”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生態、區位、文化的優勢,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全鎮現有糧食生產功能區省級1個,杭州市級2個,臨安市級4個,農業龍頭企業7家,專業合作社68家,家庭農場51家,規模養殖場14家。有工業功能區1個,規模企業26家。有天目山、天目大峽谷、月亮灣漂流、天目源漂流、金沙灣等旅游景區5家,農家樂和餐飲旅游業300余家,有斐文上客堂、翡冷翠、月亮工坊、棋盤山居、潭心谷等多家精品民宿。2017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25億元,工業銷售產值41.72億元,服務業增加值6.15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6億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851元。
天目山鎮擁有多元厚重的文化底蘊,“黃”、“紅”、“綠”三種文化交相輝映。“黃”色文化,亦指宗教文化,天目山是集儒、釋、道于一體的文化名山。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自東晉興起,延續至今已近1700年,被尊為韋馱菩薩的道場,歷代高僧輩出(一名禪師3名國師),有佛教名山之譽,現在境內擁有禪源寺、普照寺和千佛寺三大佛教寺院。天目山同時也是道教祖庭,全球道教協會會長稱“道行天下,根在天目”。“紅”色文化,亦指抗戰文化,在抗日戰爭期間,浙西行署曾經駐扎在天目山,使之一度成為了浙西的抗戰救亡中心,周恩來曾涉險臨山,縱論救國方略。“綠”色文化,亦指大樹文化,天目山森林資源豐富,樹文化別具特色,俗有“大樹王國”之稱,文化、生物的多樣性使天目山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圈保護區保護成員。
2018年上半年,全鎮完成工業企業銷售產值20.36億元,同比增幅2.65%。其中,規模工業銷售產值完成5億元,同比增幅9.8%。全鎮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63萬元,完成招商引資浙商回歸資金990萬元,實現國地兩稅收入3156.2萬元,同比增幅67.3%。
守望天目 董一民 攝
天目人家 周琦 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