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洋街(暫用名)街區全城征名
100年后
也許沒有人會記得當下最紅的明星是誰
但這條街區
這段歷史
這段潯陽文化的傳承
仍在不斷繁衍
九江洋街建設項目(暫用名)位于九江市潯陽區濱江路以南、潯陽路以北、交通路以西、廬山北路以東,總面積約90畝。為更好體現“九江開埠文化的展示區、體驗式消費的集中區、市民和游客夜生活的聚集區”的建設理念,現面向全市范圍開展“有獎征名”活動。
一個響亮的名字
一座城市的創想
九江文化新地標,即將蓄勢待發
全城守望,等你一“名”驚人
予文創,以盛名
九江洋街(暫用名)街區全城征名
為美好未來啟幕!
本次征名活動征集洋街項目整體街區名稱
及A/B/C/D四個功能區板塊的街區名稱
征集時間:6月22日至6月30日
參與方式
關注“九江文旅”微信公眾號
點擊菜單欄“征名活動”即可參與
注:應征入選作品如遇同名,
以網絡提交時間先后為準,最先提交者為獲獎者。
識別圖中二維碼立即投稿
活動獎勵
項目名稱選中者獎勵3000元(1名)
區域名稱選中者獎勵1000元(4名)
九江洋街建設項目
九江洋街(暫用名)建設項目將依托九江豐富的人文歷史和自然資源,致力于將項目打造成九江開埠文化的展示區、體驗式消費的集中區、市民和游客夜生活的聚集區。依據項目各板塊區域的功能及業態劃分,整體項目分為(A/B/C/D區)四個區域板塊。
A區
歷史與發展:現代風格+近代元素
該區域沿街改造建筑選用與廬山北路兩側建筑材料、顏色質感相協調的材料,尋求城市街道風貌協調統一。組團內部改造采用與文物建筑呼應的立面材料與形式,共同營造新舊共生的環境,強化租界舊址西式風貌區特色。
區域內涉及文化展覽、創客空間、餐飲、旅游服務、藝術零售等。引入聯合辦公等新興創意產業,與租界舊址開埠歷史文化相融相生。
B區
街區新生:西式田園休閑風格-商業升級區
該區域位于原租界舊址區主要街道湓浦路的南側,作為租界時期歷史文化展示區與大中路歷史街道的聯系片區,新建建筑在造型上采用與租界舊址西式風貌區協調的西式田園風格,突出租界舊址區的整體風貌。作為商業升級區,形成悠閑、放松的氛圍。尋求整體風貌和諧的同時,點綴足夠明顯的當代元素,并保持與大中路沿街商貿建筑風格和而不同,使新建區域與歷史建筑區明確可辨,不生混淆,強化多元融合的整體風貌特色。
區域內涉及零售商業、酒店、公寓、綜合文化、娛樂體驗等。通過完善優化商業類型、提升品牌檔次、打造舒適或獨具特色的商業環境、提供良好的消費體驗等,迎合消費者對于超越產品功能品質層面的其他消費需求
C區
歷史與發展:現代風格+近代元素
該區域延續中西結合的傳統建筑風貌,兩段式或三段式立面,沉穩莊重,典雅大方。內部院落空間更新局部區域,采用傳統元素與現代材質巧妙兼柔,與核心保護區內的建筑相協調,強化街區整體風貌。
區域內涉及特色餐飲、特色民宿、茶藝、手工藝體驗等。注重環境氛圍,打造品牌特色,營造輕松舒適的特色消費體驗。
D區
百年老街:近代西式折衷主義西式洋街糅合風格
大中路步行街西段作為開埠商貿文化核心展示區,保持各個歷史時期的風貌,形成“特色風貌突出、多元風貌協調”的風貌特色,集中展現九江的開埠通商文化。對沿街建筑立面進行風貌改善,和歷史建筑相協調,同時注重老街入口區域現代建筑風貌提升過程中與城市街景界面的協調。
該區域涉及旅游零售、特色體驗、餐飲、文化體驗、教育服務等。借助老街歷史,結合九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積極引入傳統商業老字號、手工技藝制作及展示、傳統曲藝表演、傳統醫藥等功能業態,引入地方特色餐飲、傳統文化體驗、文化創意等,形成獨具九江傳統韻味的商業空間。
命名原則
街區名、區域名是本項目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征名旨在打造九江開埠文化的精神內核,再現九江歷史的商貿繁榮,提升九江城市品牌形象。命名時應遵循以下要求及原則:
1)特色鮮明
名稱應具有較高辨識度,能體現九江城市精神、九江歷史文化內涵、九江旅游行業特色以及本項目內各區塊功能。
2)經典簡潔
具有經典普適性,符合大眾審美,簡潔明了,清晰響亮,便于記憶及傳播。
3)征名方案中名稱需符合民政部門、公安部門等單位相關法律法規,不得使用“大、洋、怪、重”等不規范名稱(認定原則及標準具體請參照:關于印發《九江市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九民字﹝2019﹞55號)參與本活動。
4)本次征名活動,獲獎作品的使用權及相關著作權將歸屬九江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征名公布時間:待定(如征集的項目/街區名稱被采納,擇通過公眾平臺公布及頒發獎金)
https://mp.weixin.qq.com/s/_cQlqYIlEvEWERdc0xdC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