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黨和國家確立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而公益慈善事業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在黨的領導下。在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下,番禺區公益慈善事業日趨多元化、專業化、生態化、信息化以及社會化,在番禺區內部逐步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機制。番禺慈善文化更是日益繁榮,培育更多慈善主體,滋生更多慈善行為,不斷促進番禺慈善行業的健康發展。番禺區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中蟬聯全國第十名,將成為廣州中軸線的新中心,令廣州公益慈善事業煥發新活力。
根據《廣州市2018年度區域慈善指數報告》顯示,廣州市各行政區2018年度慈善事業發展情況,在綜合發展得分方面,番禺區位居指數排名首位。近年來,在“五社聯動”機制推動下,加強對社會多元主體資源的整合,有效帶動了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慈善捐贈,慈善組織發展基礎堅實。而番禺區慈善會以“慈善+”為理念的系列活動,創新、“慈善+社公益創投”、“慈善+運動”“慈善+互聯網”等模式,鼓勵和引導各類慈善組織開展活動,為廣東省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許多鮮活的案例。“慈善+公益創投”,落實慈善為民理念,“慈善+運動籌款”,暢通慈善活動渠道,“慈善+扶貧濟困”,打好脫貧攻堅戰,“慈善+醫療救助”,溫暖困難群眾,“慈善+扶老”,深化老人居家服務。“慈善+疫情防控”,探索深化城鄉社區治理和社會救助創新模式。
為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廣東省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粵民規字〔2020〕4號)、《廣州市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穗府函〔2020〕156號)文件部署,支持創建“慈善之區”,全面展現番禺慈善品牌和形象,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期待通過本次慈善之區創建征名活動,擦亮番禺慈善品牌,為番禺區公益慈善事業提供新活力、邁步新征程!
01
組織架構
指導單位:番禺區民政局
主辦單位:番禺區慈善會
02
活動意義及目的
進一步對番禺區慈善事業進行總結及反思,豐富內涵,提供新的理解和活力,為我區創建國家級慈善示范區提供良好基礎;同時培養公眾對我區慈善事業的關注熱情和慈善參與意識。
03
征集時間及范圍
投稿截止時間:2020年8月28日
參與人員: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
04
作品的應用
被采用的投稿作品應用于概括番禺區慈善事業系列活動,用于番禺慈善事業的宣傳推廣、品牌建設、總結匯報等工作。
05
投稿渠道
投稿作品以郵件形式發送至pycishanhui@163.com郵箱,郵件主題為“番禺區全民慈善區創建活動主題名稱征集活動-投稿人姓名”,郵件內容須注明姓名、聯系方式、作品名稱等有效信息。
06
投稿要求
(一)投稿作品以文字形式表達,為原創作品,避免使用生僻字、歧義字、繁體字;應適于長期使用。每條不超過10個字,不限投稿數量;
(二)投稿作品需寓意深刻,主題鮮明,文字精煉、通俗易懂、表述準確,創意新穎;
(三)投稿作品需體現番禺區慈善事業特點,內涵豐富,具有良好的宣傳推廣和識別性;
(四)投稿者須注明姓名、聯系方式、作品名稱等有效信息。
07
評審及程序
(一)組織有關領導和專家成立全民慈善區創建活動主題名稱評選委員會;
(二)評委會對推薦入圍的優秀作品實行集體評審,無記名投票確認;
(三)組織方根據評委會投票,確定全民慈善區創建活動主題名稱,同時在番禺區民政局官網及番禺區慈善會官方微信公眾號公示,公示時間為5天;
(四)對優秀作品及最終被采用的作品,由番禺區民政局、我會頒發獎勵給投稿者。
08
評審及程序
(一)投稿作品一經采用,其所有權、修改權和使用權均歸番禺區民政局所有,投稿者不得再在其他地方使用;
(二)所有投稿作品須為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一經發現將取消其資格,所有因此而引發的法律責任由投稿者承擔;
(三)投稿作品中如有重名,按照系統提交顯示時間為準;
(四)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番禺區民政局
番禺區慈善會
202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