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傳統孝道文化,挖掘提煉湖南武岡張氏宗祠人文特色,現面向社會為湖南武岡張氏宗祠公開征集楹聯、書畫作品。
一、歷史溯源
武岡張氏系明初從江西泰和遷入,今歷六百多年。經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張氏后裔如星河般散布在全國各地,在明清時期是武岡一大望族,人才輩出,《寶慶府志》《武岡州志》《武岡州鄉土志》《武岡縣志》等史志中記載武岡張氏族人的歷史燦爛輝煌,可歌可泣,現今張氏族人在祖國的建設中,在各行各業也是人才濟濟。
前輩有識之士為紀念祖先的豐功偉績,于明清年間,在武岡古城旱西門茅坪里修建張氏宗祠,塑像立碑,置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張氏文脈與武德。張氏家族在祠堂里舉行紅白喜事,商議家族中重大事宜;在這里開辦私塾,培養一代又一代能人賢士;在這里祭祀列祖,書寫著可歌可泣的代代傳奇。張氏宗祠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學堂,民國時期黃埔軍校第二分校征用張氏宗祠作為課堂,為民族偉業做出貢獻。張家祠堂座南朝北,門口兩側店鋪林立,青磚石瓦古色古香。走進祠堂,堂室恢宏壯麗,肅穆滄桑。前廳后殿,進深寬闊;中堂木架,粗大厚實;墻體穿插枋托,雕花琢獸,活靈活現;柱下鼓形石礎,浮刻花鳥,栩栩如生。一石一木,一磚一瓦,靜默無聲,仿佛訴說著這里的昨日榮光。現張氏宗祠為武岡市文物保護單位。
修復張氏宗祠成了幾代張氏族人的夙愿,2021年,張氏家族成立以張心海為會長的理事會牽頭,全體張氏族親紛紛慷慨解囊,籌捐資金,對張氏宗祠進行修繕,現修繕工程已全面展開。
二、征聯及書畫作品要求
事無預不立,功無恒不成。為了無縫銜接祠堂的重光大典,鄭重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祠堂楹聯、書畫作品。楹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祠堂的文化品味,影響張氏宗祠的對外形象。為了保證楹聯的質量,符合楹聯的審美習慣,特對楹聯的創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對聯
1、楹聯要充分體現武岡張氏人文特色、張氏宗祠孝道和宗祠文化等,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符合武岡張氏家族的歷史特征和祠堂的傳統語境。
2、楹聯撰寫應工整、規范,符合中國楹聯學會《聯律通則》要求。例如:詞性對品、平仄對立、結構對應、節律對拍、意涵相聯。虛對虛,實對實,上聯仄聲收尾,下聯平聲收尾。
(二)書畫作品
1、書法作品以楹聯,牌匾為主,字體不限,內容體現武岡張氏人文特色、張氏宗祠孝道和宗祠文化等,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符合武岡張氏家族的歷史特征和祠堂的傳統語境。
2、畫題材不限,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具體了解張氏家族文化,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武岡張氏”前期的文章。)
三、其他事宜
1、本次征集,經評審為張氏宗祠錄用作品,主辦單位發給證書與紀念品。
2、征聯截止時間:2023年2月28日止。
3、參賽作品可發送短信,也可郵寄。短信及郵件聯系人:
①張先鴻,電話號碼:郵箱:404745603@qq.com,
②張先樂:電話號碼:郵箱:378721057@qq.com,
③張雙秀,電話號碼:郵箱:3541255680@qq.com
4、郵寄地址:湖南省武岡市法相巖街道恒豐路湖南師大附屬武岡實驗中學。請作者同時提供:作品簡介,作者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手機號、微信號、通訊地址、職業等準確信息。
5、楹聯作品的原創性合法性由作者本人負責,不得抄襲、剽竊他人作品。
https://mp.weixin.qq.com/s/jB3H5aW27us39Li2WB_q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