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清溪門與劉府祠,作為當地標志性的文化建筑,承載著地域記憶與人文精神,見證了青田的興衰變遷與發展繁榮。為進一步挖掘其歷史內涵、彰顯文化特色,現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楹聯作品,以筆墨寄情、以聯語傳韻,讓傳統建筑與古典文學相映生輝。
征集內容
聚焦建筑特色挖掘文化精髓
01
清溪門
清溪門,作為縣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城墻遺址,宛如一部厚重的史書,承載著無數青田市民的珍貴記憶。據《青田縣志》記載,現有的城墻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當時,倭寇頻繁侵擾沿海地區,肆意燒殺搶掠,給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為了抵御倭寇的入侵,青田民眾自發組織筑城,清溪門便是這座防御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宛如一座堅固的堡壘,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寧。該遺址原占地面積達120平方米,于1987年被列為青田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極高的歷史、社會文化價值。
清溪門修繕后效果圖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溪門遺址遭遇了現代建筑的增建,嚴重損害了文物的原始風貌和完整性。今年6月,我縣正式啟動古城墻之清溪門修繕工程。目前,修繕工程已順利完成現代建筑的拆除工作,8月正式進入主體修繕階段,與此同時,文化布展配套功能的建設也在同步推進。按照計劃,整個工程預計將于12月竣工并對外開放。屆時,修繕一新的清溪門將以“如舊”的古樸韻味和“如新”的生機活力呈現在市民面前。
此次清溪門楹聯征集,圍繞其地理風貌(如臨江景致、街巷格局)、歷史功能(如交通要塞、防洪抗倭、商貿記憶)、文化寓意(如通達開放、文脈延續)等方向創作,期待創作者們用精妙的文字勾勒出清溪門的獨特魅力。
02
劉府祠
?青田劉府祠?坐落于浙江省青田縣太鶴山麓,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是浙南地區紀念劉基與劉璟父子的重要歷史建筑。作為明代開國元勛,劉基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著稱,其智慧與清廉精神深植于地方文化。原建筑歷經滄桑,僅存忠節祠遺跡,后于2011年劉基誕辰700周年之際完成復建,總投資超千萬元,嚴格遵循明代四合院形制,灰瓦白墻、三進院落,占地1275平方米,內設文化展廳、碑廊及楹聯,現為浙江省非遺“劉伯溫傳說”傳承基地與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場所。此外,劉府祠祠廟一體,是青田現存唯一的劉基史跡紀念地,在全國劉基文化紀念場所中也較具獨特性。
劉府祠效果圖
此次劉府祠楹聯征集,結合其歷史背景(如建祠淵源)、精神內涵(如忠義孝廉、家國情懷)、當代價值(如文化傳承、道德教化)等方向創作,希望創作者們能深入挖掘劉府祠的文化內涵,用楹聯展現其獨特的風貌。
征集時間
(一)投稿期:
自發布之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
(二)評審期:
2025年11月4日-11月15日
(三)公示期:
2025年11月20日-11月27日
征集要求
(一)作品要求:
1.符合楹聯格律規范,詞性相對、平仄協調,單聯字數以7-15字為宜,可附簡短釋義(說明創作思路與內涵)。
2.內容積極向上,貼合建筑歷史與文化特質,兼具文學性與感染力。
3.原創性:須為本人原創且非通過人工智能生成,不得抄襲、剽竊,沒有涉及知識產權糾紛,若涉及侵權由作者承擔責任。
(二)投稿方式:
1.郵件投稿:發送至郵箱458579875@qq.com,郵件主題注明“清溪門/劉府祠楹聯征集+作者姓名”,正文附作品、釋義、作者姓名、聯系方式。
2.線下投稿:送至青田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地址:青田會展中心八樓),提交紙質版作品(需注明同上信息)。
(三)注意事項:
每位作者投稿不超過3幅,作品一律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評審辦法
(一)組織專家評審組(含楹聯學者、地方文化研究者、文史專家等),從格律合規性、內容貼合度、文學藝術性等方面進行打分。
(二)評審分初評(篩選合格作品)、復評(確定入圍作品)、終評(評選獲獎作品)三階段,結果在官方平臺公示。
獎項設置
(一)清溪門、劉府祠各設:
一等獎1名:獎金3000元+榮譽證書;
二等獎2名:獎金2000元+榮譽證書;
三等獎3名:獎金1000元+榮譽證書;
優秀獎若干:榮譽證書。
(二)獲獎作品將擇優用于清溪門、劉府祠懸掛展示。
其他說明
(一)獲獎作品的著作權歸主辦方所有,主辦方擁有修改、使用、宣傳等權利,作者享有署名權。
(二)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青田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所有,咨詢電話:0578-6836117。
通過本次征集活動
我們期待匯聚各界智慧
讓楹聯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紐帶
為清溪門、劉府祠
注入新的人文活力
來源|青田傳媒集團青田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
https://mp.weixin.qq.com/s/nmQgle_8fpIareVH0bOc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