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江蘇在全國率先啟動“9+1”環境資源審判機制改革,在全省九家基層法院按照生態功能區設立環境資源法庭。其中,在宿城區法院設立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駱馬湖流域一審的環境資源案件。為進一步打造駱馬湖流域環資品牌,擴大環資審判的社會影響,推動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宿城區法院于7月1日至7月15日面向社會征集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LOGO。為能選擇體現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特色的LOGO,2020年7月18日下午由施華副院長主持,另由宿遷學院教授秦小麗、宿遷市生態環境局辦公室副主任 孫振、宿遷綠色環境保護協會辦公室主任 王近蘇、西北政法大學優秀學生代表 徐子迪、及環資法官等7人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評選,本院對所征集的作品組成專家評審會進行評審,從中選擇入圍作品5件。
現對五件入圍參賽作品進行公示:↓↓↓↓↓↓
01
作者: 尹會文
設計理念:
標識圖案以“天平”和“五星”為中心,以駱馬湖首拼“L”為主創元素,演變成的奔馳的駿馬、紐帶、圓形臂膀、靈動流水和智慧圓點形態。充分體現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形象特征和文化內涵。突出保護“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的核心理念,展現以司法利劍護“江蘇生態大公園”建設,踐行宿遷“生態立市”第一發展戰略。彰顯司法的尊嚴性和權威性。
02
作者: 王猛
設計理念:
1、圖案以天平、駱馬湖流域地圖、橄模枝以及蔚藍的湖水組合造型,突出駱馬湖
流域環境資源法庭整體形象。
2、中間的天平突出法庭特征。
3、背景的駱馬湖流域地圖突出突出駱馬湖流域地域特征。
4、外圍綠色的橄欖枝以及下方蔚藍的湖水突出生態、環境特征。
03
作者: 付二虎
設計理念:
1.方案以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特點設計理念,融入駱馬湖水、綠葉、手型、朝陽、鵬鳥、彩帶、天枰、麥穗等元素,并以簡潔抽象的設計手法,演繹出了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獨具魅力的形象內涵。
2.整體圓形代表完美、圓滿、和諧,內為駱馬湖水、綠葉、手型、朝陽,突出了駱馬湖流域特點,代表著駱馬湖源遠流長的文化特征。手型、綠葉代表著對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的保護。同時融合人了法院天枰、麥穗,直觀的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特點。朝陽代表著駱馬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朝氣蓬勃。標志簡潔大氣寓意深刻,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04
者: 陳一雄
設計理念:
1. 藍色部分由“駱”的首拼“L”構成,并融合騰飛的駿馬、流淌的湖水和摩天
輪,體現駱馬湖流域特色;
2. 標志融合青山綠水,體現環境資源的特色;
3. 天平是法院的象征,代表公平公正。
05作者: 駱嫣茹
設計理念:
設計以駱馬湖為主元素,清清駱馬湖一望無際,因此底案以水波紋為基礎,蕩漾起伏;
以綠色盾牌為色調,表示保護環境資源,盾牌兩側曲線流域,表示駱馬湖、沂河、新沂河、沭河、新沭河、中運河等相互交織。
鮮紅的“駱馬湖環境資源法庭”表示環境不容任何破壞。
https://mp.weixin.qq.com/s/etvinIMBp7uHTWoT-8_e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