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層層篩選,11月21日,評選結果出爐,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系主任、副教授熊強博士所設計的作品榮獲會徽入圍作品首名,并成為唯一入選的作品。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熊強副教授所設計的會徽
紅頭船承載汕頭的記憶
這個紅頭船樣式的會徽logo取材于汕頭典型的文化代表“紅頭船”,紅頭船是從潮汕地區開始起航駛向世界的,是廣東潮汕人的一個重要的象征。“紅頭船曾經是中國同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各地華僑同祖國聯系的紐帶。潮汕地區也是紅頭船的故鄉和始發地,大多數潮汕先輩為了生存和夢想,駕著紅頭船遠渡重洋。成為潮汕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因此這個logo以紅頭船為第一視覺元素。”熊強對記者介紹道,“紅頭船承載著汕頭人的記憶以及思念。汕頭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輸出與交融,紅頭船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紐帶。”
在這次參賽前,熊強專程前往汕頭進行考察,他對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紅頭船公園、汕頭小公園等地展開調研,分別就汕頭市的開埠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媽祖文化、嵌瓷藝術等進行分析。他還看到汕頭因三位著名的跳水體育健將而立的三升雕像,以汕頭市花金鳳花為造型的標志性建筑。“但是如此多的文化元素如何找到突破口成為此次創作的難題。”熊強說,“后來我在汕頭新修的老媽宮戲臺中找到靈感,走進老媽宮里面正好放了一段關于汕頭城市發展的視頻,宣傳視頻中的紅頭船深深吸引了我,讓我了解了汕頭城市的發展起源、以及汕頭人的精神。”
反復修改終成稿
隨后,熊強便開始通過文獻資料對汕頭的開埠文化進行分析與元素的提煉。“通過對汕頭原著居民的訪談發現:汕頭是濱海城市,汕頭的文化經濟發展與當年的紅頭船密不可分。”熊強說,“在這過程中讓我更加肯定創作一個抽象的紅頭船符號成為我的目標。所以后面有關紅頭船的創作手稿我畫了很多。后來也查閱國內外關于船的標志化符號,分析其創作手法和語言。并不斷的圍繞紅頭船展開設計實驗。”
熊強認為,在創作過程當中,最難的就是創意和符號化的工作。他反復實驗,幾經修改,終于確定最終的樣式。“創作中給我幫助最大的是汕頭開埠文化成列中心的講解員和老媽宮戲臺中播放的那段城市發展視頻。主持人全面系統的介紹汕頭的發展,給了我準確的視覺信號。讓我確定紅頭船的創作元素。”
“亞青會作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青年運動會,其會徽是面向亞洲和全球的,因此地域文化的宣傳成為本次文化亞青會傳播的重點,也是主要領導和評為專家所重視的方向。圖形不僅包含紅頭船符號,同時也有水的符號進行烘托,很好的將汕頭濱海城市進行傳播,同時也將汕頭的山只進行變化要處理。”熊強表示,“通過這個會徽,我想要表達汕頭人的團結進取的精神、汕頭人敢想、敢拼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汕頭自古以來青年人的不放棄,不拋棄的拼搏精神,也是體育精神的理想、信念、情操。寓意著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亞洲各國民族凝聚力、振奮亞洲體育運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