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加深刻地表達上海自然教育總校 “開放、自愿、合作、共享、包容、服務”理念,美化、規范和展示學校的良好形象與內涵,2020年9月28日起至10月28日,上海市林學會自然教育專委會向自然教育學校(基地)、各類從事自然教育的機構和法人團體,以及社會各界同仁,線上征集校徽和校旗圖案,共收到44幅有創意、有內涵的設計作品。
按照征集規則,經過初選、網絡投票、專家評選,以及上海市林學會理事會九屆二次會議審定結果,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及優秀獎5名。
獲獎名單↓↓
一等獎
設計理念
一只正在優雅起飛的白鷺(上海濕地常見鳥類),象征自然教育事業如飛鳥展翅起飛一樣蓬勃發展。它腳下飛過的是一片灘涂潮溝,象征著上海是一座灘涂上的城市,而濕地也成為了上海地方環境特色。遠處是上海地標性的城市天際線,天空中是遷徙而過的候鳥群。
二等獎
設計理念
融合了漢字“滬”、葉片、腳印、字母“SNE”等元素。其中,漢字“滬”為上海的簡稱;葉片的造型象征自然;光腳踩在泥土中的腳印象征親近大自然、在自然中學習;嵌在腳印中的大寫字母“SNE”為“上海自然教育”的英文首字母,像是印在土地上的印章,寓意對辦好自然教育學習的承諾。
設計理念
自然的英文首字母“N”與漢字“申”以及藍天綠水、飛鳥、綠葉等元素整合設計,凸顯了上海地域與自然主題內涵。飛鳥、綠葉同構,藍天綠水相映,寓意生生不息,自然與申城人民休戚與共。
三等獎
設計理念
“自然”的首字母“Z”+展翅高飛的飛鳥+生態農業+翻開的書本+活力紅+生態綠,以生動的文化底蘊為主線,融入積極向上的美好愿景,標志服務突破與奮斗的概念,秉承開放發展與人溝通的內涵,彰顯“奉獻、包容、創新、超越”的新時代精神和發展未來。
設計理念
以“上海”的拼音首字母“S”為設計主體,融合了山川河流、飛鳥動物、植物等圖形元素,代表了上海自然教育的專屬特性。字母“S”代表了上海的地域特性。山川河流、飛鳥動物、植物等豐富的自然生態元素,展現了上海自然環境的蓬勃生機和獨特的自然景觀。
設計理念
由“上海自然教育總校”英文縮寫“SNE”、綠葉、互動的雙手、翱翔的鵬鳥等元素組合造型。綠葉彰顯自然教育屬性。互動的雙手體現“開放、自愿、合作、共享、包容、服務”理念。綠葉宛如騰飛的鵬鳥,象征團結奮進、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喻意各項事業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和遠大的發展前景。
優秀獎
設計理念
以綠色為主色調,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去實踐去探索發現,共創和諧環境的理念。
設計理念
以“書本、植物、玉蘭花”為主要視覺元素,標志像翻開的書本,體現在自然中學習的特色,寓意學習充滿活力、拼搏向上、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標志又像“茁壯成長的樹和盛開的玉蘭花”,反映自然教育文化內涵和蓬勃發展的美好前景。
設計理念
由“S(上海)、書頁、藍天、河流、綠葉、飛鳥”元素所構成,簡潔凝練的概括出上海自然教育特色、文化氣息和在自然中學習的內涵。整體如展翅飛鳥,展現出學校教育事業蓬勃向上的發展前景和師生朝氣蓬勃、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
設計理念
校徽整體運用了健康的綠色做基調,主要由兩個同心圓構成,由朝陽、綠葉和書本三個圖案元素設計而成。朝陽,象征著人生的少年時代,朝氣蓬勃,充滿著活力與希望。綠葉,代表大自然,象征著生命、生機、生長與健康。書本,代表著文化、知識與教育。
設計理念
以一顆大樹為主元素設計,體現自然的內涵。大樹的葉子猶如書籍、體現教育的內涵。
恭喜以上獲獎者,感謝你們對上海自然教育的支持,請各位獲獎者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上海林業微信公眾號后臺。
序號
|
姓名
|
獎項
|
1
|
王紫
|
一等獎
|
2
|
江楚
|
二等獎
|
3
|
雍自高
|
二等獎
|
4
|
韓鵬飛
|
三等獎
|
5
|
劉江平
|
三等獎
|
6
|
覃小波
|
三等獎
|
7
|
戈怡潔
|
優秀獎
|
8
|
劉竹昌
|
優秀獎
|
9
|
周浩
|
優秀獎
|
10
|
葉海斌
|
優秀獎
|
11
|
張萌
|
優秀獎
|
上海市林學會自然教育專委會將會在獲獎作品中進行優化設計,在內涵要素和色彩配比上體現上海自然教育特色,將優化后的校徽校旗作品提交審定后面向全社會公布,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