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關注和參與!
為慶祝中國新華書店協會成立20周年、提高協會的辨識度和影響力、體現新華書店品牌及良好形象,協會在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及全社會范圍開展了中國新華書店協會標識(LOGO)設計征集活動。
協會標識設計征集活動的作品征集時間為2023年4月至6月,共收到各地業內同仁和社會作者投稿作品146件。經過專家評審組對入圍的30件作品進行評選,綜合考慮標識的辨識度、藝術性及與中國新華書店協會的適配性,最終評選出了最佳設計作品1件,杰出設計作品4件,優秀設計作品25件。
評審會后,協會結合評審專家的專業意見,請作者在最佳創意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了調整完善,形成了中國新華書店協會標識的設計作品,最終定稿在協會理事會上一致同意。
相關鏈接中國新華書店協會形象標識正式發布
※現公布本次標識(LOGO)設計征集活動獲獎名單,每個獎項名單排名不分先后。獲獎名單
最佳設計作品
陳燃新華書店總店有限公司
設計理念
標識融合了延安寶塔、延河、圖書和橋梁元素。以書籍組成的延安寶塔象征著新華書店的誕生地、紅色歷史和文化底蘊,延河代表著新華書店與讀者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圖書代表了新華書店行業特色,橋梁則象征著協會是全國新華書店會員間的紐帶,也是聯系黨和政府與新華書店的橋梁。顏色選擇上使用了“新華紅”,代表著革命、文化和傳承。色彩搭配使得標識既具有現代感,又不失莊重和文化內涵。在標識的實際使用中,可根據需要單獨使用或配上“中國新華書店協會”中英文字樣。
杰出設計作品
孫金水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設計理念
標識整體以“書”字為主體設計元素,采用簡潔的藝術手法整體直觀地展現新華書店作為先進文化的載體,承擔著傳播主流文化,傳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質的重大使命。標識整體基調為紅色,彰顯新華書店在延安成立以來始終傳承紅色基因,堅持正確導向,堅守文化陣地。標識的上半部是以一本本書摞在一起后所擬畫的圖案,寓意著新華書店發行圖書總類豐富,并不斷壯大成為國有圖書發行行業中的中堅力量。標識的下半部是以始于延安大涼山的初期新華書店門店外觀和樓梯所擬畫的圖案,而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也因此寓意著新華書店同中國革命一道在這里出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張萌內蒙古通遼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
設計理念
以圖書作為基石,筆尖部分凸顯出新華書店主營圖書、教育文化的理念。新華書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圖書發行企業,是國家官方的書店,也是國家刊物宣傳與發售主渠道。將筆尖放在書本里寓意著書寫新華書店的歷史,書寫新華書店從過往走過來的點點滴滴。書寫著全國新華書店對教育、圖書、文化傳播的熱情和堅定不移的心。圖形的寓意是,書寫著新華書店的光輝歷程,用金屬質感代表著傳播文化,教育圖書的鋼鐵之心。
蘇永剛黑龍江省泰來縣新華書店
設計理念
1、整體外形似一只手托著一本書在閱讀的造型,一目了然地傳達出新華書店的行業特點。
2、又似一朵含苞綻放的花朵,寓意新華書店是國家孕育人才的沃土,飽滿豐富的人生從這里開始綻放。
3、負形空間巧妙的鏤空似一只鷹鳥振翅飛翔的造型,傳達出新華書店百年育人,又似一只大手托付著祖國的未來是無數優秀人才實現夢想的開始。
4、logo造型飽滿、充滿向上的張力,風格簡約,既有書香氣息又有美好寓意。
陳鈺莉新華文軒閱讀服務事業部
設計理念
1.logo采用象形及正負形的設計表現手法,通過“旗幟”與“書籍”元素結合,色彩的運用,簡潔精練傳達新華書店的歷史使命及行業特點。
2.旗幟正形部分將“飄揚的旗幟”高度概括與提煉,體現新華書店是中國人民文化需求中不倒的精神旗幟;旗幟負形部分,是一本正在徐徐展開的書籍,生動體現了新華書店以書為媒,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行業特點。
3.色彩沿用“新華紅”,既體現其紅色基因與歷史傳承,又通過加入深紅漸變,打破沉悶,使得隨時代飄揚的旗幟更靈動。
4.Logo整體與行業屬性緊密結合,個性突出,易于識別;線條與塊面的意象結合,因其造型的合理性與規范性,便于放大縮小等應用。
優秀設計作品
高忠云鶴崗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
賈國立甘肅省新華書店合水縣有限責任公司
文博錦甘肅省新華書店合水縣有限責任公司
鄭宇欣佳木斯市新華書店
蔡麗社會人士
蔡黎黎華容縣新華書店
江昌隆社會人士
梁娜四川新華文軒傳媒有限公司
張婭寧商洛市新華書店
詹丹丹云南玉溪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澄江分公司
田耀龍寶雞市新華書店虢鎮門市部
包菲寶雞市新華書店虢鎮門市部
文繼桐甘肅省新華書店莊浪縣有限責任公司
張媛甘肅省新華書店靜寧縣有限責任公司
陳海燕四川新華文軒文化傳播公司
陳俊汕新華文軒閱讀服務事業部
蔣立新華文軒閱讀服務事業部
呂品達新華文軒閱讀服務事業部
彭亮新華文軒閱讀服務事業部
鄭勇新華文軒閱讀服務事業部
陸景妍石家莊市新華書店飯米粒書房分公司
劉瑞英邯鄲市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成安分公司
肖冠華邯鄲市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大名分公司
楊凱迪黑龍江省印刷物資有限公司
容鐵社會人士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EstKjwQP3xDNakNbktgZ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