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與園藝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為了讓公眾更多關注園林與園藝領域科學技術進步,更好地展現園林與園藝委員會文化內涵,推進各委員單位間的產學研合作交流,推動上海市植物學會園林與園藝專業委員會建設高質量發展,自2023年4月起,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的大力支持下委員會公開征集上海市植物學會園林與園藝專業委員會LOGO,收到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商學院等高校大學生們眾多極富創意和內涵的設計作品。經過專家評委的評選,最終遴選出6件優秀作品,其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現將獲獎名單及作品公示如下:
一等獎
設計者:范興漢
單位:上海商學院
設計理念:圖形創意采用同構的方式將兩個疊加的"Y"字形與圓進行組合。兩個"Y"字形代表著園林與園藝,標志的上下部分別是樹冠與綠葉的形狀,是園林園藝生態綠化工作的體現,中間留白部分則是飛鳥的姿態,有著在廣袤的土地上不斷飛翔、探索,進步的象征。標志采用統一的綠色調,從下至上如同一株幼芽茁壯成長為茂密植被的過程,呈現一片綠意盎然,美麗和諧,欣欣向榮之景。標志整體寓意著上海植物學會園林與園藝專業委員會在建設綠色生態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園林園藝發展新理論、新技術與新業態的理念追求。
二等獎
設計者:黃梓鵬
單位:上海商學院
設計理念:該標志簡潔、易識別,標志整體呈現一棵樹的造型,由”上海”首字母“SH“圖形創意構成;標志的上半部分形似一個彈簧,表現園林與園藝委員會在建設綠色生態和美麗上海事業上的堅強毅力與韌性;整個logo呈矩形,代表了園林中的木,與原林與園藝主題貼切;標志的整體形與手形類似,暗含發展園林與園藝事業需要我們付出行動,創新發展;標志整體采用綠色,寓意著積極推動綠色發展,探索園林與園藝發展新理論、新技術與新業態。
二等獎
設計者:趙梓杉,張思語,劉銳,梁小雨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
設計理念:1.LOGO是由棉花和白玉蘭組成,它們兩都是上海的市花。2.棉花:1924年棉花當選為上海的市花,棉花在最初帶動上海市的發展,讓當時的上海有“松郡之布,衣被天下”之稱。3.白玉蘭:在1986年上海重新選了白玉蘭作為市花,寓意路開先鋒,奮發向上。4.兩花寓意:棉花和白玉蘭作為上海的新舊兩市花,代表著過去的輝煌和對未來的憧憬。如同我們植物委員會一樣,一定會牢記初心,為中國的植物學專業做出貢獻,努力研發出更好的成果。5.白玉蘭和棉花的結合代表著我們會牢記過去的成績,更努力的發展未來。6.藍色和綠色:代表藍天和綠草,打造更好的生態環境。7.外形:標志內部整個象果實的形狀,整體呈上升趨勢,寓意蓬勃的生機。外圈由兩個圓圈組成相互交纏,代表著人類與植物相互包容,密不可分。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圓形,代表著人與自然的相互平衡。
三等獎
設計者:朱旭霄
單位:上海商學院
設計理念:該標準造型工整、中規中矩、比較便于記憶。圖形創意由是蓬勃綠葉與雪白的白玉蘭組成。棕黃色的漸變逐漸覆滿那初生的綠葉,象征著委員會將以蓬勃之姿遵循黨的二十大精神,蓄勢待發推進全面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戰略。同時也體現了“生生不息、美美與共”的觀念。被陽光雕琢著的白玉蘭既代表著上海市花的忠貞不渝,也象征著上海市民不忘初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的團結力量,向陽而生!設計規范根據指導單位:“上海市植物學會”的LOGO,矢量圖形“白玉蘭”做的衍生。
三等獎
設計者:常藝菡
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設計理念:1.配色與形狀:上海市植物學會園林與園藝專業委員會與上海植物學會有著很大的關聯,選取了上海市植物學會的logo作為參考,在配色和整體形狀上選擇了一樣的綠色和圓形形狀,使人能夠明白它們同出一源。
2.主體內容:在主體繪制上,沒有選擇更為規整的矢量繪制,而是用了手繪的方式試圖讓畫面看起來更有白描線條的感覺,比矢量繪制要更個性獨特些,也讓畫面看起來更有靈活隨性的感覺。主體內容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假山石頭和水流組成的,代表園林,一部分是白玉蘭樹枝,代表園藝,把兩者融合在一個畫面里意味著它們之間互有聯系。
3.字體:字體選擇上用了華文行楷,更靈動。下部分直接指出logo代表的含義,上半部分考慮到簡潔用了英文縮寫。
三等獎
設計者:邱天依
單位:上海商學院
設計理念:LOGO整體形態采用鳥變形的方法將“園林”中的“林”作為創意點。鳥字頭結構和中間的房屋元素傳統的民間建筑,寓意著人在自然中的重要性。筆畫上采用姑蘇獨特的草文化元素,突出園林區的獨特。顏色采用綠色為主色調,更加切合logo的園林文化,同時綠色也帶給人一種健康、陽光、重生的含義,文化特色,并賦予與時俱進的新的生命力,彰顯出獨特園林城市文化。筆畫的水元素和房屋元素相結合,更體現出園林區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人文特色,濃厚的草鄉文化與人的勤勞結合,共同創造出一個完美的自然之城。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O5MRas7jQjEn-77fZh8z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