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城市形象標識(LOGO)征集活動自啟動以來備受矚目,社會各界創作熱情高漲,積極踴躍投稿,本次征集活動共收到投稿作品1043件。吸引了包括高校團隊、專業機構、工作室以及知名設計師等在內的創作熱情,其中還有來自俄羅斯、日本、馬來西亞等海外專業人士的投稿,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創意愛好者,用作品充分表達了海內外各界對臨港新片區的關切與期待。
LOGO設計作品中,滴水湖、中銀金融中心、海鷗門等元素出現頻率較高。從投稿作品中可看出,臨港新片區的開放創新、科創精神、青春活力以及眾多的城市地標令大眾印象深刻。
活動邀請行業內高校代表、媒體代表、專業機構代表等組成評審專家組,秉持公正公開的評選原則,以嚴謹的態度、專業的眼光對每一件作品進行評審。經過多輪篩選,最終評選出LOGO設計創意作品10件,金獎遺憾空缺。
空缺說明
評審委員會嚴格遵循“高要求、高標準”原則,依據設計需體現“上海臨港”核心元素、國家戰略承載地定位、產業特色及國際化特質等核心標準進行綜合評定。經多輪專業評審,所有參賽作品雖展現出較高創意水平,但均未完全滿足金獎作品所需達到的“創新性、代表性及國際傳播力”等綜合要求。為確保城市品牌形象的權威性與標桿性,組委會最終決定金獎空缺。
一起來看看獲設計創意獎的10項作品吧
獲獎作品
0
1
上海臨港標志以"L"形結構譜寫時代華章,將雙子塔的偉岸身姿化作通往星辰的階梯。垂直的線條向下延展為∞符號,既是浦江潮涌的寫意,更是商貿繁榮的永恒紐帶。向上的箭頭線條如夢想的軌跡,每道光芒都承載著千萬個創新理想,在星空交匯處綻放無限可能。
投稿作者郭明
02
由兩個相互交織的環形構成。其靈感源自人的指紋,象征著臨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同時呼應滴水湖漣漪狀的城市肌理和海洋資源,體現臨港依托自然水系構建的獨特城市空間。環形交匯處嵌入一個形似芯片的方形模塊,象征臨港尖端科技產業與智慧結晶。
投稿作者鄧彥民
03
將中銀金融中心、滴水湖、榮耀之環與臨港首字母LG相結合。將榮耀之環分為5個部分,對應了臨港新片區“協調、創新、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藍色代表青春、活力、純凈、穩重,也是臨港最具代表的顏色。LOGO以對稱的方式展現,識別度高。
投稿作者衛一星
04
以臨港滴水湖區域標志性建筑輪廓為設計元素,通過建筑線條的抽象提煉與動態穿插,構成完整的圓環形態,巧妙呼應滴水湖獨特的環形城市規劃理念。圓環中央突出"上海中銀金融中心"的剪影線條,強化臨港作為國際現代化新城的核心形象。
藍綠色調的應用極具深意:湖藍色象征臨港的海洋文化與創新精神,線條的虛實變化營造出建筑群的空間層次感,展現臨港"城在湖上、湖在城中"的獨特城市肌理。
投稿作者萬佩
05
以雙重地標為創意原點,通過正負形的嵌套構建視覺敘事。正形萃取中銀金融中心的建筑輪廓,負形融入滴水湖湖心雕塑“水滴”的靈動曲線,形成“人文與自然相擁、科技與生態共生”的意象對話——前者象征新片區成立后的產業崛起,后者承載原生自然基底,兩形相生呼應,完成從“臨港”到“新城”的歷史文脈延續。
投稿作者盛藍
06
以“臨”字為核心創意基點,通過漢字變形融合地域特色與發展理念。左側提取中銀金融中心地標建筑的輪廓特征,以簡潔線條勾勒建筑的現代感與標志性,強化臨港的空間識別度。
右上部分融入向上箭頭元素,箭頭線條流暢且富有張力,既象征臨港在區域發展中的上升態勢,也暗合其作為新興片區的活力與潛力,傳遞“向上生長”的城市精神。下方以沉穩的橫線條構成基座,既代表臨港堅實的區域基礎與規劃布局,也隱喻樓宇集群的有序發展,形成“地標引領、區域支撐”的視覺邏輯。
投稿作者天津嘉鶴廣告有限公司
07
以字母LinGang(臨港)結合上海臨港核心區域“滴水湖”之圓形特征而構成,融入“雙子塔”,利用左右兩個字母G(港)設計成帆形(代表海港-洋山深水港)與飛機形(代表空港-浦東國際機場)。其中字母(i)代表innovatelive(創新)、intelligence(智能)、international(國際)等特征,圓形則代表Open(開放),共同體現臨港新片區兩大核心使命--開放與創新。
投稿作者黎國平
08
以臨港首字母“LG”為核心視覺元素,色彩上呼應臨港靠海的地理特征及其環境生態,選用藍色;此外,為增加logo的靈動感,在間距調整以及弧度設置上多次考量,為達到視覺上能既體現臨港生態底蘊,又彰顯開放活力。同時最終目的旨在強化臨港識別度,助力對外宣傳,吸引人才落戶、企業入駐,提升國際影響力,傳遞臨港蓬勃發展的城市魅力。
投稿作者居欣怡周心怡費雨潔屠晨安
09
以船舵輪廓勾勒發展動能。中央抽象化的字母“G”通過精妙變形,將滴水湖波紋與全球化視野有機融合。方形藍色數字模塊以精確的陣列環抱成智慧矩陣,模塊間距呈現科技感的呼吸節奏。整體造型通過戰略性開放缺口,既保持視覺平衡又強化開放包容理念,展現臨港作為改革新高地的設計智慧與時代氣度。
投稿作者徐治東李雨順
10
以上海臨港拼音首字母“SHLG”為核心創意,與城市輪廓相融,彰顯地域特色。“HL”則巧妙融入中銀金融中心建筑特征,突出雙子塔樓上部錐形形體相連呈“1”的造型,呼應“兩個一百年”交匯機遇,寓意臨港在時代浪潮中不忘初心、踏浪前行。“G”設計為舉起大拇指的手形建筑,象征臨港對自身發展的自信與肯定。下方三橫線,既是建筑群的水中倒影,又代表海波浪,體現臨港作為海濱之城的特色,象征上海臨港區城市充滿無限活力,在開放創新浪潮中勇立潮頭、蓬勃發展。
投稿作者趙陽
公示須知
本次公示時間為2025年8月31日至9月6日(7個自然日)。經公示無異議后,工作人員將盡快與獲獎者聯系領獎事宜。
聯系郵箱:linganglogo@163.com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oKn8phJcx0uzh4q9m5jG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