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邵東市“上善若水·供水杯”純文學大賽終評工作在邵東市自來水公司四樓會議室進行,此前6月6日,初評工作已順利完成。通過省、市專家的兩輪認真匿名評選,35篇(首)佳作脫穎而出,獲得各類獎項。其中鄧潤寅的《億家人》榮獲一等獎,羊玉姣的《月光橋》、王玥的《我聽見青草在歌唱》、雷曉宇的《世界是一股清泉》榮獲二等獎。
在中共邵東市委宣傳部、邵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指導下,邵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邵東市自來水公司特聯合隆重舉辦“上善若水·供水杯”純文學大賽活動。征文活動自4月11日啟動以來,受到了邵東本土寫作者、外地邵東籍寫作者、長住邵東外地籍寫作者的廣泛關注與踴躍參與,截止5月31日,共收到征文513篇(首)。應征作品圍繞“上善若水”主題,通過個人、家鄉、祖國、未來的多維視角,從一個側面用文學的形式生動展現出新時代人民為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懈奮斗的良好風貌與可貴品質。其中很多優秀作品,既有精神高度、文學純度,又有社會廣度、人情溫度,引人注目。
作者涵蓋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層。單35名獲獎作者中,最小的為21歲的大學生謝曉玲,最大的為81歲的老先生姜之虎,年齡跨度60年。9名等級獎獲獎作者中,70后3人,80后3人,90后2人,00后1人,呈現出邵東文學事業喜人的希望梯隊。
終審評委在認真匿名評選中,更是對各自心目中的一等獎作品寫出了精彩的評審意見,充分肯定了此次征文的成功舉辦。
附一:終審評委評審意見
中篇小說《億家人》通過主人公義魚在六盤水比德鎮開超市創業成長的故事,講述了零起點創業的艱難,一路坎坷、一路堅守,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埋頭苦干、勤奮善良、不屈不撓、熱心公益事業的典型人物。小說聚焦鄉村振興的宏大主題,對風物民俗的處理和人物身份語言、方言的恰當運用,對挑戰困難、跨越障礙、破解難題的生動描寫,實現了人物刻畫和情節推進的雙重有效化。小說在思想價值的確立、藝術手法的創新等方面,也表現出了一定的開掘潛力。印象深刻的記者采訪那一段,頗具匠心,很好地升華了主題。
短篇小說《月光橋》通過主人公牛五爺的視角,講述了月光橋從無到有以及重修、復修的故事,折射了一個時代的發展史。小說以湘中特色的半邊街為故事發生地,融合了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特點的人物,將七十年的歷史滄桑絲絲縷縷地呈現,字里行間散發著自然清新的泥土氣息,展現出小鎮人古樸、恬靜的精神品格。作品寫實、寫生、寫意、寫史,堅實豐沛,熱情而冷靜地描繪出一幅浩大紛繁的小鎮生活長卷,呈現了時代的巨變,兼具社會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散文《我聽見青草在歌唱》以擬人的手法記錄了水草不同季節的生命形態,水與草相互依存、交融一體,體現的正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理念。全文構思巧妙、筆墨克制,語言細膩,想象力豐富,流動著一股質樸真誠的情感與力量,展現了作者扎實的文學功底。作者在大自然中捕捉靈感,具象化為一個個動感十足的場景與一幅幅生機勃發的畫面,情真意切,精神豐沛,寫出了新時代青山碧水新邵東的微瀾清波與萬千氣象。
從入圍作品來看,這次主題征文中心突出,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目標,且各門類均有優秀作品,特別是在小說方面,可以看到近年來邵東文學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以上三篇作品尤其精彩,哪一篇都可評為一等獎,個人意見,供主任評委參考。
——青年評論家、湖南省作協創研室主任賀秋菊(評委)
在磐石嶺鄉的螺河上,一座石拱橋與她的倒影,合成一輪皎潔明月,這就是短篇小說《月光橋》呈現給我們的最初畫面。但其間的故事,全不是如此唯美。
小說從年過七十的牛五爺給五十多歲的腦癱兒子講半邊街的前世今生的鏡頭切入。生活的選擇有很多種,老人可以帶著腦癱兒子和其他兒女們進城生活,也可以把腦癱兒子托付給養老院,還可以請人照顧等。但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選擇最難的一種,獨自留在老家與五十多歲生活不能自理的腦癱兒子相依為命。如此態度,源于一個農村老人對故土的依戀、對故人的懷念,和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沉的愛,人間大善行而遠。
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物質的發達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家習慣于猜想,普通大眾的辛勤勞動,就是為了追求更為豐富的物質生活。但牛五爺不是這樣的,他帶著腦癱兒子在月光橋賣月亮粑粑,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寄托。月光橋在他心里,是一個特定的符號,有他的愛,有他的痛,有他童年的酸澀,有他青春的火熱,有他壯年的沉重,有他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小說以第三者的視角,通過牛五爺和月光橋纏纏繞繞的幾十年,以及架在螺河上的木橋幾十年來的變遷,從小處著眼,視野不斷擴大,以螺河和月光橋為載體,從一個側面也凸顯人民大眾治水用水惜水的智慧和能量。
小說的幾個細節處理恰到好處:一是五十多歲的腦癱兒子笑起來喉結彈珠子一樣滾動的天真和無邪,滲透著一種深深的悲涼;二是牛五爺給葵花幫忙鏟土,鏟子的翻轉,籮筐的抖動、扁擔的輕舞等,牛五爺歡快的心情呼之欲出;三是對于從半邊街到月光橋的那一段青石板路的細致入微的白描,尤其是憨大去世以后,牛五爺繼續到月光橋頭賣月亮粑粑,物是人非,牛五爺觸摸月光橋頭的石碑,細讀碑文,看到自己和葵花當年留在功德碑上的名字,讓人不禁唏噓不已。功德,公德,有黨政有民眾,需要大人物更少不了像牛五爺和葵花這樣的小人物。
小說的語言老到,情節推進也非常自然,幾個片段尤為鮮活:如牛五爺苦中作樂,每天晚餐后向腦癱兒子無數次講半邊街的故事,這可以理解為牛五爺的一種內心宣泄,也可以理解為牛五爺對生養自己土地的深情;如牛五爺帶著兒子在月光橋頭賣月亮粑粑的從容和淡定,讀者完全可以感受得到,這個牛五爺不是一般的牛五爺,而是一個有故事的牛五爺,我也相信生活中一定有不少這樣的牛五爺;如七歲的牛五爺第一次見識大洪水的興奮和第一次過木橋的恐懼,比較真實地還原了不諳世事的牛五爺對水的好奇和懼怕;如牛五爺和葵花的戀情,沒有花前月下,沒有甜言蜜語,只有農家少男少女的純粹的好感、關心和體貼,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鮮明;如兩次參與修橋,牛五爺一樣的賣力但源于不同的動力,以及祭老橋拜新橋時難以言狀的不同感受等等。從主人公牛五爺身上,我們可以體悟到,比離奇和喧囂更重要的,是能看見月亮的清輝,生命的力量,還有那些寧靜的良善和對土地的熱愛。
這次征文整體水平很高,像《億家人》《我聽見青草在歌唱》《世界是一股清泉》等都寫得很精彩,我就不一一書面點評了。
——詩人、湖南省詩歌學會編輯委員會主任劉羊(評委)
中篇小說《億家人》講述了一個大云人義魚,在大云本地舉步維艱時,困則思變,只身闖六盤水,憑勤勞勇敢肯鉆,靠善行義舉友愛,在一個偏遠小鎮打拼取得成功,然后又經過反復思量,反哺鄉里千子村的故事。整個作品行文簡潔,邏輯嚴密,結構合理,虛實相生,成功塑造了義魚這樣一個敢闖敢拼樂善好施的人物形象。這應該也是那句耳熟能詳的邵東名言“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邵東人;哪里有邵東人,哪里就有市場”的一個典型寫照。
但作者沒有陷入高大全的歌頌圈套,寫義魚為超市促銷放大招,不露聲色地把外甥女送走,在鎮黨委書記面前的“懂事”,在更大機遇面前的優柔寡斷、臨陣退縮、小富即安心理,這些復雜人性的展示,顯然更符合一個普通人的性格特點,從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真實豐滿可感。小說中的億家人超市231排列的場景描寫也讓人啞然失笑,印象深刻。結尾義魚展望的千子村的“千里江山圖”,更是余味綿長,未來可期。
如果從契合“上善若水”這個主題來看,《億家人》幾乎做到了完美。主人公就叫義魚,去六盤水打拼,比德鎮有會龍潭,千子村有三顆井,以及攔水壩、自來水廠、億家人礦泉水等等,貼切自然,毫無違和感。而整篇小說看似在寫開超市,實則是在寫善,寫義魚的父母、義魚、義魚的下一代,這種善的代代相傳,也是一部優秀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
要說不足的話,在細節的刻畫上,在語言的精準與張力上,在故事的節奏把握上,當然還有上升的空間。但作為主題征文,在入圍的這些作品中,我認為是最出色的。
——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芙蓉》雜志社社長兼主編陳新文(主任評委)
附二:邵東市“上善若水·供水杯”純文學大賽獲獎名單
一等獎
《億家人》(小說)鄧潤寅
二等獎
《月光橋》(小說)羊玉姣
《我聽見青草在歌唱》(散文)王玥
《世界是一股清泉》(散文)雷曉宇
三等獎
《水管中的年夜飯》(小說)劉文康
《一滴水經過青山起伏的祖國》(詩歌)吳和君
《小滿》(散文)金科技
《井》(小說)謝曉玲
《故鄉的賢公祠井》(散文)羅違偉
特別獎
《抬水》(小說)王蒼芳
《心事》(小說)鄧星照
《我愛故鄉母親河》(散文)姜之虎
《一滴水,從時光深處滴漏》(詩歌)曾昶
優秀獎
蔣金龍劉超武吳渺宇陳友云熊美霞
羊宏斌敬東東張振勇李作文熊擁軍
鄧滉尹喬松劉亞男李學軍趙子意
周志輝李雙全劉蘭嵐孫利容羅敏媚
曾躍紅趙銀蓮
來源:邵東市融媒體中心
https://m.voc.com.cn/rmt/article/417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