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晉江市中醫院主辦、晉江經濟報社承辦的“遇見中醫‘晉’享美好”晉江市中醫藥養生閩南四句征集活動,獲得了不少咱厝人的關注、投稿、討論。值得一提的是,該征集活動的專家評審環節已落幕,快來圍觀哪些人獲獎。
自該活動開展以來,踴躍投稿,共收到來自5個省市的近70名作者共200余條投稿。經過晉江市作協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吳謹程,泉州市語文骨干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陳金土,晉江市中醫院副院長黃偉旭(以上專家排名不分先后)組成的評委評選后,有6件優秀作品脫穎而出。這些作品分別獲得此次賽事的一、二、三等獎(包含一等獎1名,稿酬獎金300元;二等獎2名,稿酬獎金200元;三等獎3名,稿酬獎金100元),屆時,將由主辦方或承辦方為獲獎者發放獲獎證書及獎金。
“在報紙上多次看到本次活動,所以我也來參與了。”閩南四句愛好者陳先生告訴記者,他一直是《晉江經濟報》的忠實粉絲,多年來一直保持看報、讀報的習慣,其中,每周三的《晚晴周刊》是他必看的版面,而近年來,他也日漸關注健康、關注中醫養生知識。他表示,上了年紀,方知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感謝晉江市中醫院、晉江經濟報社此次舉行這樣的賽事,這對于我們閩南四句愛好者,甚至是普通人學習中醫、中藥養生知識來說,無疑都是很有益處也很有趣味的一件事。我和身邊的不少好友一直對此賽事保持關注。
評委點評
晉江市作協主席、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吳謹程
文化傳承,形與神俱。以閩南四句的形式弘揚中醫藥養生文化,晉江市中醫院選擇了這一恰當的形式,讓廣大閩南四句愛好者參與其中,把這些形神兼備的優秀作品展示給更多的受眾。閱讀這些作品,我想到了:“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黃帝內經》)。這里說的形與神俱,也就是身體與心神相互配合、緊密相依才是最佳的狀態,缺一不可。用“形神兼備”來判斷閩南四句是優是劣,是恰當且準確的。首先,好的四句作品要符合其形式要求、音韻要求、俚俗要求等;其次,創作者對于征文主題的界定必須有精準的把握、創意的調控。在此基礎上,作品達到“形神兼備”,即是優秀作品。自下而上梳理文化傳承的脈絡,竊以為:閩南四句是閩南文化的組成部分,而中醫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以閩南四句弘揚中華文化,足以彰顯活動主辦者的匠心。
泉州市語文骨干教師、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陳金土
這一次,晉江經濟報社與晉江中醫院聯手,讓閩南口頭文化和中華醫藥文化“完美碰頭”,很多應征者能夠精心打磨字斟句酌,力爭把中醫藥文化融入“閩南四句”。有的合轍葉韻嵌進了“醫藥名稱”“藥理療法”;有的句式整齊,時有橫生之妙趣;有的站在較為宏觀的角度,對中華醫藥文化進行了頗具針對性的集約與概括。當然,也有因個人投送稿件篇幅長而質量參差不齊的,有因找不到貼切的閩南語“替字”而影響質量的,有“句式雜糅亂用韻部”的,有將“詩句”穿越成閩南四句,甚至近于口號式的。甚至,更有完全不懂閩南語的同志也參加進來了,可見本次活動的吸引力與中華文化的魅力,真是非同一般!
晉江市中醫院副院長黃偉旭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同時,中醫藥養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少中藥材還可用來炒菜、制作多種用途的香囊等,助你享受生活的美好時刻。此次活動,把中醫藥文化結合群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閩南四句”進行宣傳,是推廣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形式。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咱厝掀起了“中醫藥”閩南四句創作熱,中醫藥養生宣傳日益入耳入心,這是我們中醫人的使命,也是我們中醫人的擔當。醫者有仁心,慈悲濟世人。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
部分優秀作品展示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kUUkvC6DrAgZcFJ2Edbe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