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周刊》
(2022年12月27日第03版)
記者付冰冰
平仄誦精神,筆墨書初心。這是一次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歌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創新之舉。日前,《人民周刊》雜志社與中國楹聯學會聯合舉辦的“理想·初心——的精神譜系”楹聯書法征集活動圓滿結束。從今年6月起,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的楹聯和書法愛好者積極響應,以“中國的精神譜系”為主題,創作了2200余副楹聯書法作品。征集活動評委會精選出235副作品,在《人民周刊》上公布,以饗讀者。
百年奮斗歷程孕育百年大黨精神譜系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中國共產黨先驅李大釗先生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一文中如此總結精神的力量。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在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2021年7月19日至12月17日,《人民日報》推出“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專欄,刊發專版報道和系列評論。同年9月,黨中央批準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二周年之際予以發布。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為回溯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形成的共產黨人的精神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深入挖掘其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系統展示其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展現精神發源地今日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人民群眾精神風貌,更好地激勵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奮進、攻堅克難,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在《人民日報》刊發的49篇系列評論和相關報道的基礎上,人民日報社主管、人民日報出版社主辦的《人民周刊》出版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增刊,匯集《人民日報》刊發的闡釋每種精神的系列評論和專版報道196篇。這些評論和報道以史論結合的方式,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風范。截至2022年底,增刊已發行14萬冊。《人民周刊》雜志還專門開設“精神譜系大家談”專欄,人民周刊網也設置了相關專題。
為更好地傳播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2022年6月24日,《人民周刊》聯合中國楹聯學會發布“理想·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楹聯書法征集活動啟事。據介紹,此次活動基本按照《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增刊所列精神進行征集,只是根據楹聯創作的實際情況,將原分列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合并為“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因此以47組精神為創作主題。作為聯合主辦方的《人民周刊》雜志社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積極創新表達方式、歌頌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的傳播實踐,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實踐。以中國楹聯這種傳統文化作為傳播精神譜系的特殊載體,是踐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兩創”方針的舉措。以精神譜系為創作主題的楹聯作品必將因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成為新時代獨具韻味和意涵的文化留存。
千年楹聯文化在新時代新征程煥發新生機
“由兩個對仗且意義關聯的語句,按一定藝術規律組成的獨立文學體裁,我們稱之為楹聯。它是中國特有的文學樣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蔣有泉說,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擁有兩千余年歷史的楹聯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獨特載體,具有廣泛且深厚的群眾基礎。
自2022年新春以來,楹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優秀代表,在舉國歡慶、世界矚目的時刻,先后亮相中國空間站和北京冬奧(冬殘奧)會,向世界講述和平發展的中國故事,向五洲朋友展示和合共生的民族風范。在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勝利召開的歷史節點和特殊時刻,楹聯成為特殊載體,以其獨有的文化魅力傳播百年大黨的精神品格。
《人民周刊》與中國楹聯學會的首次合作源于“太空第一聯”。“逐夢飛天同守歲;龍驤虎步共迎春。”2022年央視春晚零點鐘聲敲響之際,在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里,我國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手持中華文明獨有的文化載體——楹聯,與全球華人共度新春。在當月“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中,《人民周刊》刊發了獨家報道《太空守歲,書寫春聯祝福祖國》。
此后,在北京2022年冬奧(冬殘奧)會期間,《人民周刊》刊文報道楹聯進駐冬奧村的故事,并集納36副楹聯,刊發冬奧楹聯報道。
2022年2月23日,中國楹聯學會到訪《人民周刊》雜志社,在探討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兩創”時,形成了關于精神譜系楹聯征集活動的創意與設想。4月21日,《人民周刊》雜志社回訪中國楹聯學會,對征集活動方案進行了細化與落實。
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組織全國范圍的楹聯書法征集活動殊為不易。中國楹聯學會克服重重困難,積極組織全國廣大楹聯、書法藝術家和愛好者,集中創作楹聯和書法作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賡續紅色血脈、凝聚精神力量。
“不同于以往創作的園林名勝風景聯等欣賞性質的楹聯,這次創作精神思想性質的楹聯是一項大挑戰。”中國楹聯學會會長李培雋坦言,從征集到的作品來看,“其中,贊頌性和描述性的楹聯作品很多,但要做到真正概括精神譜系核心精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精神有豐富內涵,“楹聯作品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如果概括得太空泛,又不能完全展現精神”。
為解決這一難題,中國楹聯學會在全國范圍內征集楹聯的同時,定向邀請100多位專家學者進行創作。通過集體評審和修改的方法,凝聚眾多專家智慧,力爭使入選的楹聯書法作品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
“創作本身就是一次學習、宣傳精神譜系的實際行動。”李培雋說,舉辦此次征集活動不是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對精神譜系領悟、理解不深刻的地方,大家會查閱資料進行深度學習,“比如太行精神、呂梁精神這些內涵很相近的精神,為什么作為兩種精神,都值得研究”。
在楹聯征集過程中,一些楹聯愛好者說,《人民周刊》出版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增刊是很好的學習和文獻資料,對照上面集納的《人民日報》系列評論和專版報道,就能領悟每種精神的內涵和特點。
以文化復興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此次征集活動得到廣泛關注及熱情參與,得益于中國楹聯學會多年來為傳承傳統文化,在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方面所做的普及與深耕工作。
回首近兩年,學會的全國新春聯征集活動蔚然大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主題突出,迎冬奧活動增光添彩,楹聯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基層楹聯建設持續發展。如何使楹聯文化在傳承和發展中持續煥發生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此次精神譜系楹聯征集活動作出了嘗試和探索。
通過15名評委的集體評審,一副副高質量的楹聯脫穎而出。“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征集作品不僅要全面詮釋精神譜系的內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而且要符合楹聯格律。最終,我們就每種精神選5副作品,其中2至3副請書法家書寫并籌備展覽。”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太空第一聯”創作者葉子彤介紹此次楹聯征集活動的評審規則。與以往征聯不同,此次征集的主題政治性、專題性相當強,征聯在內容和文字的把握上都有一定難度。“通過聯語詮釋精神譜系內涵的創作難度特別大。作為評審,我們更希望作者的作品側重詮釋精神風貌。”
自2022年6月24日征集活動方案正式發布以來,歷經5次初審、2次復審,中國楹聯學會從2200余件作品中選出謳歌精神譜系的306件作品進入終審。包括終審在內的八次評審過程中,評審專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與境界一遍遍潤色、加工、修改數千副楹聯,力求所征楹聯平仄更合規、要義更明確、對精神譜系內涵的闡釋更精準。
此次征集活動收到的作品覆蓋面很廣。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十幾歲青少年,都積極參與。“有些作者反復打電話給學會,咨詢征集作品的尺寸與數量等具體事宜。其中,湖北、青海集體組織、統一交稿,創作態度特別認真。”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肖良平說。
思想的火炬照耀新時代,堅強的核心領航新征程。對傳承紅色文化高度重視,強調“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2022年10月16日,報告開篇部分開宗明義地指出大會主題,其中強調,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
“中國楹聯學會與《人民周刊》攜手努力,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精神,而且在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精神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黨報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新時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人民周刊》雜志社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文化復興尤為重要,期待文化傳承的道路上出現更多有益的創新和轉化,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更強生命力。我們相信,新征程上,理想和初心猶如指路明燈,在精神譜系引領下,在傳統文化孕育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LszcEkx_0VrqDEIKaTxi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