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阿合其農場五臺驛站“文脈傳承·楹聚匠心”城門樓楹聯征集活動專家評審會在農場文化活動中心舉行。此次活動自5月初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全國楹聯愛好者的近500條作品。經過精河縣文聯三位專家的嚴格評審,最終評選出5副入圍楹聯和1副最佳楹聯,為這座承載百年歷史的古驛站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
千年驛站煥新顏:歷史底蘊與現代匠心的交融
五臺驛站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節點,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在此留下“南山環繞如翠屏”的贊譽。作為新疆現存為數不多的完整驛站遺址,其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深遠。此次楹聯征集活動以“文脈傳承”為核心,旨在通過傳統楹聯藝術展現驛站的歷史脈絡與時代風貌。
“五臺驛站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文化地標。”阿合其農場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吳瑤瑤在評審會上說道。“我們希望通過楹聯這一藝術形式,讓更多人了解驛站的故事,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生。”
評審現場:專業與情懷的碰撞
評審會現場,精河縣文聯三位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陳曉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紀榮朵、新疆作家協會會員金多組成的評審組,從對仗工整、意境契合、時代精神等維度對近500副作品進行逐一審閱。
“應征作品中既有對林則徐等歷史人物的致敬,也有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謳歌。”評審組組長陳曉波指出,“例如‘古道駝鈴傳古韻,新城驛路展新姿’一聯,巧妙融合了驛站的歷史記憶與農場的現代化發展,堪稱佳作。”
評審過程中,專家們特別關注楹聯的在地性與創新性。紀榮朵強調:“好的楹聯不僅要符合格律,更要‘接地氣’。我們發現部分作品將五臺雜燴湯、天山青奇石等精河特色元素融入其中,這種‘以聯繪景’的創作手法值得肯定。”
成果揭曉:六幅楹聯脫穎而出
經過三輪篩選,評審組最終選定1副最佳楹聯與5副入圍作品。最佳楹聯“一碗雜燴湯,嘗盡邊關煙火味。千秋驛站史,讀來歲月戍邊情。”讓讀者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歷史厚重感與平凡生活的質感,這種對歷史場景與人文細節的還原,是其核心傳遞的情感與內涵。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Qe9hFAQYNEbbOgvj1Sdi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