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景介紹
The first part
(圖中標志為G60科創走廊公共標識)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國家戰略發展歷程
2016年松江區結合自身轉型發展訴求,率先提出了沿G60打造“一廊九區”的G60松江科創走廊;
2017年,G60科創走廊上升為連通滬嘉杭的區域性科創走廊;
2018年,G60科創走廊進一步擴容升級,成為覆蓋長三角九地市的科創走廊;
2019年,G60科創走廊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上升為落實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
2021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示范走廊;2021年4月1日,多部委聯合印發《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力爭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打造成為“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
建設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將強化區域聯動發展,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強區域協同創新,共同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聚焦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典范;著眼深化改革和優化服務,共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五年多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從秉持新發展理念的基層生動實踐上升為國家戰略平臺。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為依托,以科創為驅動,松江區在逆勢環境下實現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成為引領全國的高質量發展突出代表。
2015-2020年,松江GDP從995.36億元增長至1620億元,絕對量年均增長10.2%;人均生產總值從5.9萬元提升至7.3萬元,年均增速達8.7%;地方財政收入從123.11億元增長至220.62億元,年均增速達12.4%,連續60個月保持正增長,總量全市第五,增速全市第一;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達1755家,是2015年的3.7倍。
面向未來,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將加快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戰略比較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發展優勢,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02
集團介紹
The second part
上海長三角G60科創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G60科創集團”),是由上海市松江區政府與上海臨港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以產業園區、產業社區開發、建設、運營為主業的國有集團公司。
公司設立后,在松江區政府和上海臨港集團的支持下,建立獨立運營團隊,為擔當G60科創走廊國家戰略松江策源地重大使命,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落地堅實的基礎。
G60科創集團立足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卓越科創園區”,致力于建設和運營高品質、可持續的產城融合示范地和數字化產業園區,成為G60科創走廊創新策源主陣地、高端產業聚集地、科創企業加速地、創新人才首選地。
(圖為G60“科創之眼”園區設計概念圖)
03
建設目標
The third part
作為G60科創走廊的策源地,在上海市政府、松江區政府的重點關注下,G60科創集團將打造高質量產業社區–“長三角G60科創之眼”。片區總面積約73.6公頃(約1100畝)。
G60科創集團將以高質量建設人民向往的“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為總原則,以“以城促產、產城結合、與周邊業態關聯、與周邊業態差異化”的定位,成熟一期開發一期。
04
比賽名稱
The fourth part
“G60科創集團”標志(LOGO)設計大賽
05
比賽主題
The fifth part
破繭成蝶,蓄勢待發;賦能聯動,無限機遇
06
比賽組織單位
The sixth part
主辦單位:G60科創集團
承辦單位: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07
時間安排
The seventh part
征集時間:10月23日-11月20日
初評時間:11月21日
終評時間:11月23日
08
參賽人員
The eighth part
本次參賽面向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可以個人或團隊身份報名參賽。
09
評選辦法
The ninth part
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比賽采取初評、終評的方式進行。
(一)初評:將征集到的作品由初審評審組進行初評,確定進入終評作品名單。
(二)終評:終評專家組由專家、科創集團領導班子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確認最終獲獎名單。
10
獎項設置
The tenth part
一等獎1名,獎金人民幣10000元/名,并頒發獲獎證書;
二等獎2名,獎金人民幣5000元/名,并頒發獲獎證書;
三等獎3名,獎金人民幣2000元/名,并頒發獲獎證書;
優秀獎8名,獎金人民幣500元/名,并頒發獲獎證書。
11
征集要求
The eleventh part
長三角G60科創經濟發展集團標識設計大賽包括:
共設計兩個標識,其中主標識為G60科創集團LOGO,副標識為集團正在開發‘科創之眼’項目LOGO。
1、主題鮮明。主標志(LOGO)應緊緊圍繞G60科創走廊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理念來進行設計,同時應緊扣科技創新、產業引領的特色和深刻的文化背景內涵。作品符合健康、科技、前沿、創新、綠色等特質。副標識(LOGO)應緊扣集團‘科創之眼’項目開發特色進行設計,主副標識同時要產生關聯性,體現出互相映襯、深度鏈接的感受。
2、富有美感。標志(LOGO)設計應簡潔、時尚、大氣、構思新穎,并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可識別性。
3、易于傳播。標志(LOGO)設計應易讀易記,適合在網絡、電視等媒體和標牌、印刷品、辦公用品等多種載體上制作及使用,便于“G60科創集團”品牌的傳播和推廣。
4、設計作品需附創意文案說明(400字以內,簡要說明設計構思、分析過程、寓意和創意)。
5、鼓勵采用更具創新性的設計技術和理念完成本次LOGO設計。
6、請注意與現有G60科創走廊公共標識的聯系與區分。
12
報名方式
The twelfth part
(一)作品提交方式
作品文件夾命名方式:“G60科創集團”LOGO+參賽者姓名+聯系電話”。如有多件作品,一組參賽作品一個文件夾(示例:“G60科創集團”LOGO方案1-張佳-1380987**06)。
文件夾含:
1.作品報名表。命名方式:參賽者姓名+作品報名表,示例:張佳-作品報名表。
點擊下方鏈接獲取G60科創集團標志設計大賽報名表.docx
https://kdocs.cn/l/cdEFm1awWSg1
(報名表示例)
2.作品圖片。命名方式:G60標志+參賽者姓名,多張圖片添加序號,示例:G60標志1-張佳,G60標志2-張佳,以此類推。標志設計釋義結合標志設計圖片說明,作品圖片A4大小(高210 x寬297mm),300dpi(像素/英寸),橫豎版均可,JPG格式。標志方案可提交多張圖片,每張圖片文件大小不超過5M,也可將圖片文件整合成為一個PDF文件提交(PDF文件不超過30M)。
3.其他可以表現設計內容的視頻、多媒體文件等,文件大小不超過50M。
(二)文件投遞郵箱地址
郵箱:ecustvc@163.com
13
參賽者須知
The thirteenth part
1、所有參賽者都必須保證本人參賽作品的原創性,不得抄襲或模仿他人作品和創意,且設計方案在參加本次大賽之前未以任何方式公開或發表。因參賽作品為非原創致使主辦方使用后第三方提出異議等情況產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均由參賽者本人承擔,主辦方有權收回大賽獎金,并保留進一步追責的權利。
2、參賽者要保證參賽作品必須為首次參賽,且為本次大賽專門創作,禁止一稿多投。參賽期間參賽者不得將參賽作品轉讓或許可給任何第三方,不得用參賽作品參與其他與本賽事相同或類似的活
動。
3、本次大賽參賽者可以是個人或團體,可以單獨完成作品,也可與他人共同完成一件或多件作品,團隊參賽最多不可超過3人/團。
4、個人或團體可提交多個作品,每個作品均需以單獨文件夾形式分開提交。
5、所提交參賽作品版面上不得出現參賽者單位及姓名等與身份相關的信息,否則取消該作品的參評資格。
6、本次征集活動不收費、不退稿,作者請自留作品底稿。
7、征集及評選結果公布后,未獲獎的作品可自行處理。
8、參賽者必須提供有效的聯系方式,若參賽者對獲獎通知不作回應,則可能會失去獲獎資格,而被其他獲獎者取代。
9、大賽所設立的獎金全部為含稅金額,按照國家規定應扣繳個人所得稅。
10、參賽者參加本次活動,投稿前應認真閱讀征集要求和說明;一經投送稿件,均視為同意上述要求和說明。
11、大賽組委會對本次大賽作品征集活動擁有解釋權。
14
獲獎作品權力歸屬說明
The fourteenthpart
1、大賽主辦方及經主辦方所授權的第三方擁有對所有參賽作品進行公開展示、報道、宣傳及出版的權利,同時享有對本次參賽獲獎作品或方案的所有權、著作權、修改權和使用權等一切知識產權,獲獎者本人不得再做任何形式的使用,也不得授權任何第三方機構或個人使用。
2、所有等級獎作品,主辦方享有對作品或方案的改編、再創作和注冊商標的權利,并永久享有作品的使用權及相關權益,包括對作品的授權、許可或保護等權利。
3、最終一、二、三等獎作品需提供AI格式設計源文件。
15
大賽信息官網發布
The fifteenth part
G60科創集團公眾號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公眾號
16
時間安排
The last part
聯系人:
劉至宸老師(G60科創集團),郵箱:liuzhichen@g60group.com,
魏本悅老師(華東理工大學),郵箱:469743368@qq.com
https://mp.weixin.qq.com/s/pwuVCoqa0cxf2ZNJpaH7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