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沈陽市“兩鄰”辦通過沈陽網、沈陽發布APP等對“兩鄰”社區標識設計方案進行了征集,騰訊、新浪等門戶網站也對征集活動進行轉載。截至19日24時,共征集到247名設計師的作品345幅,有效作品337幅。其中有74歲老人手繪的作品,也有8歲孩子的積極參與,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沈陽市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12月20日,征集活動組委會邀請部分專家、社區工作者代表對有效作品進行打分,按照作品最終得分由高至低排序,擇優評選出20幅作品。現將入圍作品公示如下,并請網友進行投票,投票時間到12月29日12時截止。大眾評審的評選結果將作為重要參考依據,經市“兩鄰”委審定后,確定一等獎作品1幅,二等獎作品2幅,優秀獎作品10幅。
2013年8月,在沈河區多福社區視察時提出“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重要論斷(以下簡稱“兩鄰”理念),為推進新時代社區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深入踐行“兩鄰”理念,緊緊圍繞打造全國城鄉基層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的目標,立足沈陽城市轉型、產業轉型、社會轉型的實際,堅持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堅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實施黨建聚鄰、服務暖鄰、科技安鄰、社會助鄰、和諧睦鄰、文化親鄰“六大工程”,努力打造社區有顏值、有溫暖、有內涵,居民有尊嚴、有認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園。
為進一步提高“兩鄰”理念的社會認知度和識別度,受沈陽市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兩鄰”辦)委托,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兩鄰”社區標識設計方案。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優秀的作品都有哪些↓↓↓
01
【作者】張明舉
1. LOGO以沈陽首字母“S”和社區首字”社“為構架, 以“友好的人形、聯系的紐帶、飄揚的黨旗、吉祥之鳥”為主創元素,經藝術處理,體現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為設計主題,生動地體現了沈陽堅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實施“黨建聚鄰、服務暖鄰、科技安鄰、社會助鄰、和諧睦鄰、文化親鄰”的深刻內涵。
2.友好的人形、騰飛的鳳鳥——展示“人人從我做起”的自覺,要事共商、社區共建、社會共治、成果共享的良好形象,象征“兩鄰”社區,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互動、互信、互愛、互助的和諧氛圍。03
【作者】喬雨蒙
標識以“兩”字的抽象變形為主體,融入沈陽拼音首字母“sy”、紅旗、紐帶、房屋元素,飄揚的紅旗和紐帶元素象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群團組織為紐帶,將踐行“兩鄰”理念促進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走深走實。房屋造型又像是兩個人字,展現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主題,展示“人人從我做起”的自覺。標識整體簡潔大方、主體突出、易于識別。
05
【作者】劉江平
標識以“沈陽”的英文首字母“S”為設計主體,融合了騰飛的鳳鳥、愛心鄰里、故宮大政殿建筑、溫暖的愛心、飄揚的旗幟、絢麗的彩帶等元素,代表了“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創建沈陽和諧社區形象的專屬特性。字母“S”、故宮大政殿建筑代表了沈陽的地域特性。展翅騰飛的鳳鳥,環繞著愛心鄰里,體現了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堅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實施黨建聚鄰、服務暖鄰、科技安鄰、社會助鄰、和諧睦鄰、文化親鄰“六大工程”,打造社區有顏值、有溫暖、有內涵,居民有尊嚴、有認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園。飄揚的旗幟、絢麗的彩帶,代表關愛、聯結的寓意,展現了“兩鄰”社區的獨特品格、時代風貌和文化魅力。整體標識寓意深刻,易于識別,適合在各種載體應用與推廣。
07
【作者】張萌
標識由沈陽的首字母S變形設計而成,直接體現地域名稱。標識形如人形圖案圍在一起,體現社區鄰里之間“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也體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內涵。人形圖案猶如心形寓意廣大社區居民心連心、同心協力,共創幸福家園。人形圖案共有四個體現“四共”“四和”“四互”的內涵。標識整體形如一朵綻放的花寓意讓美好生活、美好社區精彩綻放。標識設計方案簡潔靚麗,極富視覺沖擊力和現代藝術感染力,充分展示“兩鄰”社區形象。
09
【作者】李慎國
標識的主體造型上,參考了沈陽故宮的大政殿。標識中將“兩鄰”二字進行了重新的設計,與圖形相結合,直觀地將“兩鄰”的概念植入人心。同時標識的整體就像是城市的布局一樣,街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又將城市的情感仿佛交織在一起。整體形象上,采用了類似于印章的造型。是整體效果看起來更加的端莊大氣。色彩上也是采用了傳統的紅色,給人以熱情、友好、祥和的感覺。在標識的造型上,整體的圖形設計簡潔明了,無論在后期宣傳還是推廣印刷上都更加易于使用與傳播。
11
【作者】張純
1.“兩鄰”社區標識LOGO由沈陽故宮、屋、鄰居、社區元素為創意點設計。
2. LOGO圖形整體用沈陽故宮元素設計,點明沈陽;建筑屋元素,體現鄰居、社區,點明“兩鄰”理念。
3.LOGO主題突出,美觀大方,構思新穎,寓意深刻,美感、時代感兼備,設計理念新,視覺沖擊力強,便于識別和記憶。
4.作品易于應用、具備開發價值,可應用于多種視覺傳播方式。13
【作者】楊玲玲
標識方案以沈陽首字母“SY”為主創元素,為切入點,融合現代的藝術形式,組合演變成飛鳥、雙手、社區、鄰居、愛心、紐帶、互愛、互助等眾多元素。整體展現了沈陽“兩鄰”社區的品牌形象,突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主題,反映了沈陽地域特色、“兩鄰”理念、文化內涵等,象征著“兩鄰”社區和諧美好的發展前景。圖案形象鮮明、構圖簡潔、色彩明快、寓意深刻,富有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便于識別、記憶和推廣。
15
【作者】馮德華
此標識以“兩鄰”理念作為基礎元素和核心形象,圍繞“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主題,整體借助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演變而來。標識的設計內涵共體現五個方面:
1.標識主體部分是由兩個“人”字變形而來,體現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兩鄰”社區“以人為本”的主體原則,突顯“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特點。
2.“兩鄰”也包含著社區每個家庭的相互關系,所以兩個“人”字又變化為家的代表,其表現形式由中國傳統古代建筑屋頂形態演變而來體現“以鄰為伴”的新型鄰里關系。
3.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兩個人字在底部造型上做上揚處理,類似一雙笑眼傳達著人們的友善之心,也傳達出發展“與鄰為善”的新型服務模式。
4.“兩鄰”放在標識主體上方,體現了社區工作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兩鄰”理念指引社區工作的方向。
5.標識整體色彩以中國紅為主要基調,突出紅色基因,同時以中國傳統方形印章為主要表現方式。
17
【作者】李慎國
在這一款的設計中,嘗試了不同于常規的設計模式,將傳統logo的抽象概念設計,轉換為更加易于被人們直觀感受的具象設計。在此作品中,大膽用拼音作為文字設計的主體,更加體現了沈陽這座城市面向世界的包容與友好。圖形上,采用沈陽地標之一的沈陽故宮,后面映襯著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體現著沈陽這座歷史名城,也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雖然傳統胡同式的鄰居已經逐漸消失,但在新時代下,我們又有著新的“兩鄰”模式。中間的四個人擁抱而立,象征著“四互”“四共”“四和”。將新時代下的“兩鄰”關系完美地詮釋出來。
特別作品1
【作者】宋志山 74歲
遼寧省瓦房店市松樹鎮中心校
圖案采用了雙圓結構,取團圓、圓滿之意。外圓內有古篆書字體書寫的“與鄰為善”和“以鄰為伴”,用古篆體書寫,也寓指處理好鄰里關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內圓用了兩層文字,下層是“鄰里”,上層是“和”,既是指美滿的家庭需要和諧的鄰里關系,又是指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圖案之中最醒目的文字是一個大大的“和”,這個是核心的理念,以和為貴,和睦相處乃是處理好兩鄰關系的核心要義。
請為他們投票
在沈陽網后臺,
回復“兩鄰社區標識征集”,
即可參與投票!
投票時間:
12月23日-12月29日12時。
來源:沈陽網編輯:黃晴、王佩璇出品:沈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沈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