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白冬 見習記者 楊靜雨
12月25日,歷時近2個月的民治街道宣傳標識和宣傳語全國征集活動最終結果出爐,經過業內資深專家與街道居民現場打分篩選、網絡投票等多個環節后,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以及優秀獎共20名。
“親民善治,共創未來”,被選為民治街道宣傳語。標識和宣傳語一等獎的作品,分別獲得3000元現金獎勵。在優化調整后,將作為民治街道形象標識&形象宣傳語,應用到街道VI視覺系統中,成為展示民治形象的一面“窗口”。
民治街道黨工委委員易宇丹表示,民治街道宣傳標識&宣傳語征集征集的過程,不僅是宣傳民治的過程,也是一個讓更多人了解民治,熟悉民治的一扇窗口。活動自11月8日啟動以來,受到了全國各地民眾的廣泛關注,收到標識和宣傳語作品投稿超兩千余件,網絡投票參與人次近十萬人次。
“征集活動涌現了很多優秀作品,充分體現了高手在民間。”易宇丹介紹說,比如“五區匯精華,一站通天下”這種既體現區位特點,又對仗工整;“選擇民治,明智的選擇”,朗朗上口,讓人印象深刻。這些參與者將創作靈感與民治特色深深融合,通過簡潔有力的宣傳語和富有內涵的標識,以小見大,生動地將民治“符號”呈現出來,不僅獲得評委的認可,也獲得不少居民的喜愛。
經過層層選拔,龍華居民蔣天佑創作的“親民善治,共享未來”作品,獲得口號作品一等獎;自安徽合肥汪敏所創作標識作品獲得標識類作品一等獎。易宇丹介紹,經過綜合評估,將口號作品進行優化,最終確定了“親民善治,共創未來”作為民治街道的宣傳口號。一方面,該口號可以體現民治街道口號“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未來既能包括幸福、宜居、創新、魅力等具體緯度,也能給人無限想象空間。而將“共享”變為“共創”,則更符合深圳創新創業的特質,更有奮斗精神。而標識類作品一等獎中,標識龍頭用了“民”字形象,也有奔向未來的感覺,與宣傳語相呼應。
口號類作品一等獎獲得者蔣天佑博士對此次獲獎感到興奮而榮幸。他告訴記者, “民治”一詞本身就富有內涵,突出了基層治理的重要性,是創作口號靈感一個很好的方面,既符合基層工作最重要的工作主題,又能體現民治街道特色。在將各類因素考慮后進行融合創作,他最終得出“親民善治,共享未來”這一口號,“在強調社區治理、基層治理的同時,也凸顯基層治理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特質。”
標識類作品一等獎獲得者汪敏介紹,在設計中,她將騰飛的龍、山水、飛鳥、交通線等各種視覺元素有機融合,用簡明大氣、富有現代感的設計,將民治街區的潛力與勃勃生機、城市自然和諧發展、市民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和美好未來在標識中盡情展示。汪敏表示,一個好的標識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識別性。為此,她特意上網去搜索了許多關于民治的相關內容,了解到民治交通、居住環境、地理位置等優勢,并將其合理融合進“民”字形的藝術創作中,通過冷暖色的對比效果,令設計更動感和有視覺沖擊力,“我原本是在字形開筆處采用高鐵車頭的設計,可是后來覺得龍頭感覺更能凸顯民治的‘深圳首站’的地位。”
據悉,本次征集活動兩項征集活動各設置了一等獎(1名)3000元、二等獎(2名)1500元、三等獎(3名)1000元、優秀獎(4名)500元。獲獎名單如下:
(備注:如有侵權請聯系民治街道辦0755-81718807)
審讀:喻方華 田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149152072507521&wfr=spider&for=pc